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论文

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作者:新疆博乐市第八中学 邓红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4-01-10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材在内容、讲授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更加接地气,也越发重视音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本文就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能力;

  中学音乐教学要求老师们多学习、勤反思,并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和兴奋感,来引导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难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现阶段,在实际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仍然是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教师并没有从实际角度出发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传统的教学只是按部就班地依照课本教材来开展。然而,音乐这门学科的艺术性极强,需要激发学习兴趣[1]。此外,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然而,在当前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板一眼、一问一答的教化式教学仍然占据主流地位。

  (二)未把握音乐课程音乐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很多内容,包括音乐技能、音乐理论。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素养也是学生从其他学科中所学不到的,因此也就表明音乐中的人文性对于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并没有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往往只偏向于一个方面,认为只要给学生们讲授一些专业基础的音乐知识即可,并不需要过多地对人文性进行教育和解释。因此,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就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恰好是思维逻辑发展趋势的关键期,教师可以通过选用更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欣赏《青春舞曲》时,如何体现出新疆特色音乐节奏感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和难题。教师也可以将这一部分的乐理知识借以微课形式呈现,以主题风格独立训练,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免费下载微课,不断训练。文化教育仅有在情感浓厚、情感圆润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才可以塑造学生的美感素质、学习的积极性和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将音乐欣赏微课资源互相融合,利用微课设定情景,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乐理知识,例如《沃尔塔瓦河》一课,让学生下载微课资源,提早欣赏,将《沃尔塔瓦河》创作人、主题思想融合到微课中,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运用律动游戏

  学生可以体验音乐的旋律,以增加学生的音感,解放他们的音乐天性。课堂不应成为学生的聚会,而应遵循学生身体发展的规律。以学生们最喜欢的音乐形态开展,使学生们爱上音乐教学,而不再抵触音乐教学。律动课程是学生们在聆听乐曲后身体的自然反映,利用律动游戏就能够使课堂呈现出一派自然、愉快、祥和的情景。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有一些学生不太懂音乐。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教学中很难跟上老师的节奏,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很困惑。教师可以利用乐谱配合身体动作进行音乐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经验和技能。比如:当课程铃一响,教师让每个学生随变化的乐曲律动而进入课堂,当学生们看到《跳圆舞曲的小猫》时,就应该拍手跟随乐曲节拍踏步而深入,并跟着教师们一起制作或自编动画。既训练了每个学生的合拍感,同时又聆听了乐曲。

  (三)渗透音乐文化

  通过音乐这一渠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物情感,因此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对音乐的创作背景展开探究,最终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而这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开展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将这些音乐背景故事,导入元素,将音乐文化渗透与课堂之中,最终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体验感。音乐这门学科所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与美术、历史、文学、政治、舞蹈等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都是十分密切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善于将音乐与这些学科融合起来。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能够充分了解到音乐作品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和创作背景。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去把握音乐所传递出来的情感,感受到文字与音乐的魅力。

  (四)深化德育美育,陶冶学生情操

  由于音乐中所传递出来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比较强,对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升尤为重要。在音乐教育中融入审美和思想教育,才能够真正促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陶冶学生情操。例如,在欣赏《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就歌曲中的歌词对学生开展教育,配上以课件课件中应当包含我国大好河山的片段图片,这样一来整体的教学效果也会变得更好。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也会明白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以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例如,在学习《祖国颂》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去观看演唱视频,从乐、旋律、形象、色彩等各个角度出发,欣赏这首音乐,感受这首音乐中所展现出来的气势美、形象美和自然美,以此能够得到美的熏陶,表现得更为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此外,音乐课堂作为艺术课程,教师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从学生主体出发,充分地将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软件引进到音乐课堂中,丰富课堂层次,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音乐知识的感受面。在实际教学中,抛开单一音乐教学的现状,将戏剧、绘画、文学与音乐充分联系起来,增强多种感官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感受。例如,在《歌唱祖国》这一歌曲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感受历史时期前辈们的大无畏精神,结合时代背景深刻感受到自己学习对于祖国振兴的意义。这样一来,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音乐理论知识都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五)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

  在音乐欣赏学习的过程中,音乐作品本身的价值性比较强,这种价值具有非具象性、非语义性的特点。因此,在实际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一味地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而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能够一味地让学生进行自由想象,这些极端性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对此,教师应当善于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将音乐与动画、图片充分结合起来,开展视听教育,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内涵美,引导学生去联想音乐中所描述的画面,增强自己对美的感悟。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联想能力,增强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欢乐颂》、《第五交响曲》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课件的形式为学生们讲述贝多芬的相关故事,学生从故事中可以了解到交响曲的创作背景,整个课堂也会变得更为活跃。教师也可以用词曲编创游戏,学生们通过按照教学的声乐曲目旋律即兴地编创音乐。在老师的教学示范启迪与指导下,总结已有的声乐理论知识经历,从而实现个人的艺术发展和创造。对初中生来说,旋律的创设也存在着困难,那么可先从歌曲写作开始,教师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们创编曲,利用歌词学习、记忆、表达歌曲主旨,然后教师则对以该歌曲整合编排的音乐游戏加以完整的展示,让学生们领会音乐作曲的基本技法,进而掌握歌曲和旋律之间的密切关联,进而学会利用歌曲材料开展音乐写作,激发学习者的创作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歌曲欣赏能力。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