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论文

谈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多感官体验式教学研究

作者:南昌百树学校 罗丹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12-25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培养全面型人才,而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该重视音乐教学对学生发展的积极意义,利用多感官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此外,多感官体验式教学打破了以往灌输式的音乐课堂,给予学生良好的课堂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进而实现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探究初中音乐课堂中多感官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对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音乐认知;多感官情感体验;

  感官器官对音乐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将听觉、视觉以及肢体动作融入音乐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感官对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此外,教师在使用多感官体验式教学时,还能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缩短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一、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多感官体验式教学现状

  (一)对多感官体验式教学缺乏足够重视

  多感官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调动起来,以此来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的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将多种感官有效调动起来,从而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而言,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都是僵化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就是单纯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灌输音乐知识,教授音乐技能,然后让学生学习和模仿,以此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多感官体验式教学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没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了学生的音乐学习,阻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多感官体验式教学运用不合理

  随着教育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进入到新课改的教育时代以来,在初中音乐过程中,已经运用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多感官体验式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教师能够紧跟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教学的时候对多感官体验式教学进行积极的运用,但是因为对其认识不够深入,不够明确,从而导致运用不合理,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尽管学生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的情况,但是同样也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指引,导致学生尽管能够调动多种感官开展学习,但是难以深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从而影响了音乐学习的效果,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阻碍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发展与进步。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多感官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一)优化完善教学模式

  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以往的教学模式来说,大多为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单方面向学生输出知识和技能,而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而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多感官体验式教学进行积极运用,就能够转变以往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就能够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增强学习效果,优化完善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激发动力,学生只要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在学习时变得积极主动,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就以往的教学而言,教师大多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积极运用,这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多感官体验式教学,就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将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如视觉,听觉,等等,这样就能够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促进音乐学习。

  三、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多感官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听觉感受音乐情感

  “听”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步,只有学会聆听,学生才能明白音乐的具体情感和意义,所以教师在开展感官体验式教学时应该先从听觉入手。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氛围;通过听音乐,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音乐的旋律以及情感的冲击,并在脑海里形成画面,理解作者为音乐注入的情感。聆听,不仅能够愉悦学生的心情,减少不良情绪,还能使其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增强审美体验。

  其次,音乐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可以边为学生播放音乐,边为学生解析音乐中所蕴含的感情,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比如,在人音版七年级《爱我中华》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音响为学生播放爱我中华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感受旋律的激昂、歌唱者的热情澎湃,使学生体会各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将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升华为具体的画面,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真挚的情感,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利用视觉达到情感共鸣

  既然是多感官参与的体验式教学,那就少不了视觉,教师应该将视觉与听觉教学相结合,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一部分民族音乐中,有方言的成分,学生在听的时候不容易理解,不能在脑海中构建具体的画面,而此时视觉弥补了听觉教学上的不足,不仅能为学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还给予学生视觉冲击,增强了学生的课堂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将视觉融入音乐教学的方法有很多,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者视频为学生设置音乐情境,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增强其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比如,在学习《茉莉花》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茉莉花相关的视频,展现茉莉花开的自然美景以及少女对生活的热爱,欲采摘又不舍得的纠结,将一股淳朴的感情传达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肢体动作与音乐欣赏结合

  人们在听音乐时经常会跟着音乐的节奏或者旋律做出不同程度的肢体动作,这不仅是对音乐节奏的回应,更是愉悦心情的体现。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试着将肢体动作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身体去体会音乐的节奏和情感,使其在歌唱时能够保持节奏和旋律的准确。首先,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添加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简单的手舞,使学生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调动身体,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其次,教师也可以在播放音乐或者视频时,调动自己的肢体,带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生命之杯》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播放音乐,并鼓励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之间探讨和设计音乐动作等。这种使学生的身体对音乐做出反应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还锻炼了其情感表达,有利于创造能力形成。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