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论文

蒙古族长调在地方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内蒙古乌海市第十八中学 赵建国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12-21

  摘要: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族的草原生活密切相关,长调民歌反映了他们在草原上的生活;长调民歌为蒙古族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曲调悠扬、曲风雄浑、气势磅礴,其内容也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歌颂山河、歌颂英雄。这些特点和内涵的丰富,成为蒙古族人民赖以生存、歌颂蒙古族的智慧和勤劳精神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蒙古族长调;中学音乐;教学运用;

  蒙古族是一个喜爱音乐、会唱歌、会跳舞的民族。蒙古族民歌音韵广阔,声调之丰富,令世人叹为观止。无论是高亢的歌声,还是低吟的歌声,都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淳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蒙古族民歌有着丰富的地域特征,有着不同的民族特征,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光怪陆离的。因此,将蒙古族特有的演唱方法与演唱结合起来,其艺术效果要比传统的演唱形式好得多。

  一、长调在地方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传承长调文化

  内蒙古“长调”是内蒙人民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淳朴的生活状态,是世代传承和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长调是内蒙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曲艺。同时,在地方中小学开设“长调”课程,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了解民族音乐文化

  现在的中学生,学习长调,不仅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优秀的民族传统。古语有云:少年强中国强,而一个国家的强盛,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教育来体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因为他们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二、蒙古族长调音乐的教学方法与存在问题

  在蒙古族音乐发展过程中,长调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艺术源于生活,并超越了生活。长调演唱的产生是由于人民群众生活的大环境而产生的。生命之地孕育着歌者,而歌者的音乐艺术也会对更多人产生兴趣,因此,真正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从生活的需要,即歌者将自己的演唱技艺传授给学生。

  (一)师生口头沟通

  蒙古族长调曲是一种以师徒关系为载体,通过口头传授的传统传艺方法。当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欢唱歌,并且想要当歌手的时候,父母就会找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歌手来教他们。

  (二)家族性地继承教育

  蒙古族长调唱法是一种重要的传唱方式,流传至今,影响深远。父母中的一位经常是歌手的家长,他们的子女在音乐上的成就会超过他们的父母。在这一过程中,家长是被动的,家长是教师,学生在正面和负面的双重教育环境中,接受音乐的影响和影响,培养出自己的音乐修养和演唱技术。

  三、蒙古族长调在地方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把握蒙古长调曲与词类的关系

  一些学者认为蒙古长调多以曲调为主,歌词为辅,即蒙古长调中,无词的拖腔旋律占据较大比重,而在词句中所占比重较低。然而,在作者看来,这样的观点有一些偏颇,我认为这样的观点并不公正。蒙古长调与普通民歌相比,无论从歌词还是音调上,都具有较强的民族色彩。蒙古民族崇尚自然、自由、和谐。在他们眼中,天地万物都是活着的,崇拜,山川河流、草原、草丛,无不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强大的能量。所以,蒙古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音符,都是与自然的对话,是人生哲学的闪光。蒙古民族在音乐中表达感情的方法多采用哲理性话语——空白、留白、无具体词汇的朗读,具有很高的哲理性和美学价值。因此,在长调音乐中,以主旋律为基础的空白歌词,是一种特别的长调性的歌词。

  因此,在长调教学中,老师要清楚蒙古长调与我们日常所讲的歌词有很大的区别,要把握好与曲调、长调乐曲之间的关系,要把握好蒙古民族的特征和历史发展进程,把长调的歌词与曲调、音乐、文学、哲学、美学相结合,才能达到更高的层次和感染力。

  (二)无伴奏,以长调作主唱

  蒙古民族音乐创作多以单一音律为主,多以独唱为主,具有强烈的个性和自由。长调得曲目悠长,音域广阔,跳跃范围大,节奏奔放,即兴而又极具特色,非常适合担任合唱团的领唱。

  《陶爱格》是一首极富特色的音乐,是一首极富特色的作品。这是一部蒙古族著名作曲家色·恩克巴雅尔的作品。《西游记》是《无伴奏》中最具表现力的主唱,它使《长调》保留了原来的完整风格。《陶爱格》是从蒙古族古老的民谣“劝奶”中提炼出来的。

  《劝奶歌》是牧区农牧生产中常见的一首难产的劳动歌。每一次,羊羔都面临着饥饿的危险。这时,一位老练的牧人便会用一首古老的催乳曲来激发他的情感,用他的歌声去感染他的牲畜,不仅能让他的母亲含泪地接纳他,还能给他的奶水提供充足的营养。《陶爱格》是一首非常动人、非常美妙的歌,它的真实意思是“TOEGE”,但是随着一首接一首地唱下去,它的内容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和富有感染力。

  (三)蒙古族长调与美声唱法的艺术比较

  音乐是人类感情表达的最重要方式。蒙古游牧民族和欧洲民族由于生活方式、历史发展和价值观念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抒情方式,这就造成了长、美两种语言在情感上的不同。蒙古族人长期在严寒的北方大草原上生存,有着“勇猛、豪放”的个性,而长调的音乐则以悠长、节奏自由、气势宏大、字少腔长、豪迈、豪迈洒脱的声音中,更能感觉到一种真挚的情感和纯粹的激情。欧洲的教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宗教的影响让当地人的审美倾向于克制和容忍,因此,美声唱法的特色就是要表现出真正的情感,而且要有节制,甚至在演绎一些具有强烈情感的角色时也是如此。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发展,各个民族的传统民歌的教学方法也日益提高,而蒙古民歌作为蒙古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一代代地传承和积累下,不但留下了一种音乐艺术,而且还留下了一种精神上的信仰。蒙古长调的教学活动,必须以其民族特色为根本,通过对新型歌唱方式的不断融入,掌握其内涵和形式的统一性,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洗礼。

  参考文献

  [1]墨日根高娃.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班视唱练耳课教学的本土化思考[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2)

  [2]林颖.内蒙古专业声乐教学的多样性探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