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二零一四年开始,加快教改步伐,深化教育改革进程已经成为我国提升学生素质,培育综合性人才的关键事务。与新课标的发布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同时发生变化的是在学生的考核中,更加看重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核心素养考察。核心素养强调的是以生为本,所以在培育和考核过程中要更加看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但是要实现学生以音乐素质、文化素养为代表的的综合素质全面培育目标并非易事,首先,要牢牢巩固乐理知识、音乐技能的基础。在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许多教师遇到了课时不够,学生缺乏兴趣等阻力。本文以学习节奏为例,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巧用“连环计”让学生从会学升级到自身积极性较强的乐学,在进一步转变为学以致用,通过学用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1)。
基于乐理的高覆盖面和复杂性,因而音乐核心素养中也往往涵盖艺术感染、审美态度、内涵理解等众多内容。其中审美感就是最基础的音乐素养,要想拥有较好的审美感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听、唱、写、创作等方面的乐理知识与技能。只有学生自身具备较强的节奏感,对声音力度、音色、音调等内容有较强的敏感度,才能更好地进行演唱、聆听与鉴赏作品,体验音乐的基础,领悟作品的意图,更好地进行音乐的实践与创造,理解音乐的文化,达到提高自身音乐文化素养的目的。然而在乐理知识的学习中,许多中学生感到无趣、无用与无力,笔者借鉴《三十六计》中的连环计,环环紧扣,让中学生在兴趣——乐学——竞争——团结有爱中完成节奏的学习,并且学以致用。
第一计:巧用“美人计”,赢得学生的“芳心”。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貂蝉与吕布典故告诉了后人“美人计”之精妙。本文触类旁通,以“美人计”作为开局之式。在《达坂城的姑娘》银铃般的歌声中,学生步入教室应邀参加篝火晚会,围圆就座,穿上新疆服饰的“窈窕淑女”从两侧小碎步缓缓进来,一众舞者围绕篝火放飞自我,翩然起舞。此时学生的“芳心”已经被动听的歌声、热情奔放新疆姑娘、婀娜多姿的舞蹈所牢牢俘获。在这种浓郁的音乐氛围中,学生不由自主的随着节拍进行互动,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就新疆音乐的欢快以及舞蹈的奔放的美妙之处进行探索,以问题为导向,一步一步的引领学生发现并思考问题。最后得出的关键结论就是新疆音乐妙在节奏。进而开启寻找新疆音乐常用的节奏型之旅。
第二计,巧用“苦肉计”将计就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课前调查使教师得到了班级曾经排练过《三国演义》的话剧的重要军情,推断出学生对这部名著颇为熟悉。在学生未找出答案之际,教师因地制宜布下“苦肉计”。适当的示弱是为了激起学生更大的潜能。教师:“其实我也不太确定新疆地区常用的节奏型有哪些,故今天带到课堂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同学们先平均分为两组,我给第一组取名为“诸葛组”,第二组取名为“司马组”。且看当年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决今天如何分晓?开始出击(附手势)”。学生摆开两阵开始对战,复习已知节奏型,数量多者为胜,如此把过去学过的节奏全盘托出,第一回合战况激烈,诸葛组略胜一筹。
教师伺机而动,开始“挑衅”。“为了重创魏国边境,诸葛亮曾六出祁山,但是司马懿都谨慎的进行防守,坚持退而不战,为了激发司马懿的斗志,诸葛亮将妇人的红衣送给司马懿,且看今天的红衣是谁往谁处送?!第二回合司马组叫阵,展开第二轮比拼。根据播放的音乐《达坂城的姑娘》找出一小节四拍常用的节奏型。学生随即展开积极讨论,想出对策,编出不同的节奏型,并各自张贴到白板上等教师作出判决。此战是关键,如果诸葛组再赢,另一组必然会军心涣散,接下来的的内容,司马组或将消极怠战。所以在司马组研究之时,教师不妨到司马组中做一回门客。此举意在一则鼓舞士气,二则为第三个回合做铺垫。败下阵来的司马组使出浑身解数,“将士”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写出了扳回了一局。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新疆音乐妙在切分音的运用。
第三回合:找出新疆地区的歌曲,用节奏为其伴奏,找到的数量的多的一方为胜。《娃哈哈》、《青春舞曲》、《阿拉木汗》等歌曲一曲一曲被学生们紧张地寻觅着、热情地演绎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谁输谁赢并不重要,胜败乃兵家常事。以和为贵,此时教师运筹帷幄,把控局势。为胜方准备手鼓做奖品,为负的一方送上“朵帕”(新疆花帽)与以安慰。当欢快的歌声伴随着手鼓传出动人的节奏,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新疆的常用节奏型,深深地陶醉在了新疆欢快热烈、热情奔放的音乐风格中去了。
第三计,连环计中计,“合”为上计。
《论语》中有言:“礼之用,和为贵。因而教师在运用“苦肉计”时,可以适当地挑起矛盾,激发出学生的竞争意识,当效果已显现时,见好就收。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共同抗曹取得胜利,告诉了世人合作共赢的道理。“和合联盟”即,让学生从竞争转为团结,携手合作,创造新成果。教师让学生从楚河汉界中回到篝火晚会的欢乐气氛中,再次邀请献舞的几位“新疆小姑娘”出来跳舞,其它的学生戴上“朵帕”拿起手鼓敲节奏,全班同学一起唱起《达坂城的姑娘》,让全班从新回到了欢快热烈的美妙音乐中去。曲终,教师请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将新疆常用节奏型与本班的实际结合,为校运会创造新口号。三个臭皮橡胜过一个诸葛亮,一会儿一条条押韵又有特色的口号就诞生了。
以问题为驱动以引导学生逐步寻找答案,在探索过程中掌握领悟和感受到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通过小组合作创作出作品,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去,音乐节奏与生活的融和培养了学生自信与无限的创造力。当学生迈开步伐激情澎湃地呐喊着运动员出场口号时,便是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开花之时。
第四计,“抛砖引玉”,家长助力,提高效率。
在艺术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真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正正说明了任何优秀成绩的得来都需要付出时间和艰苦的训练。在新的课标指导下,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及美育课程每周约1——2节课,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这时需要教师使出一招“抛砖引玉”,让家长配合老师,学习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教师在音乐课后,通过校讯通等平台,把音乐上课的情况反馈给家长,把节奏打得准确,创作贴近校园生活、丰富有趣的作品展示给家长看,让优秀的作品视频进入家长的眼帘,让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唱进家长的耳朵、流进他们的心田,家长定会欣喜。然后继续“抛砖”私发一些“招聘广告”给家长:“学校的合唱队需要招进一批声音条件俱佳,乐理知识基础扎实的学生加入,您的孩子十分优秀、富有天赋,请贵家长督促孩子课余时间多进行节奏等训练,热切盼望您孩子的到来,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受到了鼓舞定会主动成为教师的助手督促孩子去学习和巩固节奏的学习。如此,音乐课堂中节奏的教学效果定能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