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方针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落实,音乐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中产生了极大的作用。中学音乐教育作为音乐艺术的基础教育,有效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从而将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文章通过对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合唱能力培养方法进行研究,旨在能够为中学音乐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积极的思路,充分发挥合唱教学的优势,实现音乐素质教育的目标。
合唱是音乐演唱的一种常见形式,也是中学校园音乐活动的重要展现方法。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通过合唱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为的音乐情感,增强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中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使音乐的独特魅力能够在合唱过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帮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会导音乐的内涵和灵魂,发挥出音乐的传承、教育、审美的价值。
(一)合唱的形式特点
合唱形式是相对于独唱形式而产生的,合唱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演唱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声部、曲调等共同演绎同一首曲目,形成独特的音乐演唱效果。合唱形式在多人参与演唱中能够更好地发挥音乐的美感,给听众以强烈的音乐艺术熏陶,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合唱训练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渠道。
(二)合唱的教育优势
在合唱教学中,学生练习演唱使不仅需要掌握自己声部的演唱技法,还需要关注其他声部的协调配合,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合唱还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控制能力,如演唱声调、音量、音色等演要素要与其他人相适应,保证合唱的均衡和谐,因此合唱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有着显著的优势。在合唱中学生还能够接触到古今中外的多种风格的曲目,能够帮助学生拓展音乐视野、形成全面的音乐理念,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培养。
音乐中的合唱表现方式起源于欧洲,在世界文化艺术融合过程中逐渐在我国发展。合唱在国内发展中与本土艺术文化发生了交融,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演唱特点的音乐模式。我国的合唱打破了原有的集体演唱限制,将领唱、对唱等与合唱相结合,使合唱展现出更加丰富的艺术魅力。我国还结合西方合唱经验,将民族唱法与合唱进行了融合,出现了众多的大型合唱艺术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等。
2. 合唱走进中学校园。
在合唱的音乐发展过程中,音乐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合唱带给中学音乐教学的新契机,从而将合唱引入了中学音乐课堂当中。合唱在中学校园中,不仅能够在课堂中予以展现,同时也成为中学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中学校园中开展的各种纪念活动中经常出现班级大合唱的身影,使中学音乐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参与积极性。
奥尓夫音乐教学法主要强调语言在合唱中的运用。语言是每个演唱者所熟悉的内容,将语言与合唱进行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演唱技巧。语言类的曲目主要包括儿歌、民谣等形式,利用演奏乐器进行配乐,能够让合唱形式更加新颖有趣。学生在合唱中还可以利用拍手、跺脚等辅助节奏控制方式来增强演唱语言的节奏感和律动感,这种音乐教学方法在即兴合唱中能够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
2. 柯达伊合音乐学法。
柯达伊合音乐学法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了多种音乐教育形式的融合,如合唱教学中加入节奏韵律教学、视唱练耳教学、手语动作教学等,使肢体的节奏性律动成为歌唱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在合唱中提高对音乐曲谱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并培养学生的音乐律动感,使合唱过程的多声部、多曲调更好地兼容统一。
3. 铃木镇一音乐教学法。
铃木镇一音乐教学法的核心是利用音乐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合唱情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演绎合唱曲目。音乐情境是音乐作品所塑造的音乐氛围,能够使演唱者全情投入到合唱当中,有利于合唱过程更好地抒发情感、打动听众,在潜移默化的合唱练习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音乐作品的灵魂和精髓能够在合唱中得以深刻展现,有利于提高中学合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