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音乐教学标准》对初中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做出了详细规定。然而,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评价的重点往往放在教师上,教师只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拘泥于音乐形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评价应采取一些策略:要评价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思考与表达、教师创设的课堂情景、课后的学生反思与交流,教学评价的形式要多样,为教学目标服务,并以激励学生为主。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欣赏;教学评价
初中音乐欣赏的教学评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育理念为支撑,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具体地反应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并为今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音乐欣赏水平的不足与进步,能增强学习的动力与信心,对音乐美育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评价的含义与现状
1.1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评价的含义
音乐欣赏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分为纯形式欣赏、形象化欣赏、情感化欣赏三种。纯形式欣赏关注音乐的节奏、和声、结构、旋律,适合音乐家、理论家;形象化欣赏借助文学和绘画理解音乐,情感化欣赏关注音乐的情感,运用更加普遍。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组成教育科学研究,它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作出价值判断,遵循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四个原则。教学评价的对象有学生也有教师、学校;方法包括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自评互评他评。
国家《音乐教学标准》对初中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目标的要求是“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还将音乐欣赏能力细化到了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流派这四个层面,对每个层面在初中音乐欣赏中的教学目标都给出了详细标准。
1.2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评价现状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评价的重点往往放在教师上,导致有些音乐教师刻板教条地模仿优秀教师的一切教学细节,这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并无益处。不仅如此,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忽视欣赏与审美,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一些教师干脆抛弃了音乐欣赏教学,学生也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背概念,音乐欣赏课没有用,最终抵触音乐课。即便评价到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也拘泥于音乐形式,如听辨曲式结构、乐器、乐曲名称等,背离了音乐欣赏教学的初衷。
2.关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
2.1 课前预习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是教学评价体系所考察的一项重点内容。因此,为了让学生掌握自学音乐欣赏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师应对欣赏课前的预习给出要求、指导和评价。在音乐欣赏课前,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同一类型的音乐,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知识和问题导向的思维方法。
2.2 课堂互动评价
音乐欣赏课上,思考、表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培养学生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音乐欣赏应课上,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聆听、感受和思考,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见解,并以此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比如,音乐教师本着教学相长的态度, 可以让学生任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营造平等、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
2.3 课堂情景评价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有自己的感知规律;作为一门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即以聆听作为创设教学情景的手段和教学评价的途径。音乐欣赏课的情景创设,要融入日常教学活动,让学生从感受音乐中描绘的情景和情绪开始欣赏音乐,而不是一开始就听辨强弱和节拍。比如军乐《歌唱祖国》的欣赏教学,教师应让学生感受激昂的情感,并发挥联想,描述康庄大道上齐整的步伐等情景。
2.4 课后反思评价
音乐欣赏课结束后,学生已经欣赏了音乐,学习了一些音乐知识,但如果不相应地回头思考,学生就会感到迷惘;相反,如果学生能反思课堂内容,就能加深印象,优化学习效果。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欣赏课下课前,可以就本堂课内容留下几个问题,或让学生提出问题,诱发学生思考。下课后,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联系, 了解学生思考的问题和思考的心得,给出反馈评价,并收集学生对上节音乐课教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