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艺术课程要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以美育人的课程目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要有独特的教学逻辑。它应当重视儿童的体验,这些体验尤其强调通过具身的感官来实现,比如听觉体验、视觉体验、知觉体验和联觉体验。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建立了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四觉融合式”策略。该策略以深度体验为教学载体,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认知,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思维,丰富学生的音乐内在情感,努力实现“以美育智”“以美化人”的音乐教学育人目标。
一、在聆听中感知美
聆听是音乐学习的肇始与发端,是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培养音乐认知能力、形成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方式和实施路径。音乐是一门非常注重听觉的学科,敏锐的音乐听觉有利于儿童音乐情感体验的积累,有利于音乐听觉经验的增加,有利于儿童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促进身心的和谐成长。音乐也是一种具有自身特质的语言,它注重儿童于亲身经历的艺术探索中习得审美感受。通过聆听,儿童会对音乐作品获得初始的基础性认知;通过聆听,儿童会进一步获得基于作品的深刻理解,并渐趋形成主动感知美的兴趣,养成欣赏美的习惯,培育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嘎达梅林》这一课的导入环节时,教师先播放了两种不同的节奏进行伴奏,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速度、力度、伴奏发生改变后,同一首歌曲的情绪给听众的感受却完全不同呢?有的学生说,聆听第一段音乐伴奏时,自己仿佛置身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聆听第二段音乐时,又好像看到自己在草原上策马奔腾的情景。而有的学生说,第一段音乐的速度比较慢,像是在静静欣赏着草原上的风景;第二段音乐速度比较快,好像看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此时,全班学生都沉浸在乐曲中,思考着速度、力度、伴奏等音乐要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由想象,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对于乐曲的理解填写在听赏记录单上。
通过多层次不同形式的聆听,丰富儿童的音乐体验。儿童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聆听,修订并校正自己欣赏过程中的感受与认识,提高音乐品位与感悟能力,从而形成主体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二、在想象中呈现美
音乐作品是可以呈现出其要表达的意境的,这种意境于儿童而言也是具体而真切的。儿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知,眼前往往会浮现基于自己理解的音乐画面,这即是音乐想象。不同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旋律,也有着不同的速度和有差异的力度,这些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不同程度都会带给儿童不同的想象画面。好的音乐教学总是十分关注学生基于音乐作品理解之上的视觉感受和视觉想象。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运用视觉画面和音乐作品所能呈现的音乐形象,就能带给学生更为形象的视觉体验,也能丰富儿童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同时,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应用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素材,建设与音乐作品相融通、与学生生活世界相关联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观察中学、在想象中学、在感悟中学,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想象力与表达力。
例如,在教学《森林狂想曲》这一乐曲时,对于大部分在城市长大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少能去真正感受大自然的声音与美景。因此,在上课前,我以“森林”为主题,创设了静谧的情境,并让学生观看各种各样大自然美景来激发他们主动表现音乐的学习情绪,再播放歌曲,让学生自行想象乐曲所演绎的情境,想象自己就在森林中演奏的场景,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各种形式去表现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学生通过视觉观察音乐的背景以及音乐旋律的起伏,结合随音乐出示的图形谱,用点和圈将旋律的高低与织体的变化表现得非常清晰,接着引导学生再看图形谱,学生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和赞美自然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加注重情感的鉴赏与表达。
视觉体验催生了学生的想象力,深化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体验式教学中,儿童一边沉浸于音乐的旋律,一边伴随着音乐作品词谱去理解,在聆听中展开想象。在这首乐曲中,前一句,儿童似乎看到了小鸟在蓝天上自由飞翔、放声歌唱;后一句,儿童又仿佛看到了很多小动物在细语呢喃。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旋律之美、意境之美、情意之美,进而内化成个体的音乐审美素养。
三、在移情中体悟美
面对不同的音乐作品,儿童在经历听觉体验、视觉体验后,对作品的理解逐渐加深,音乐情感也逐渐被唤醒,同时与自己已有的情感经验进行交融、升华,形成更为丰富、更为深刻的情感,再通过歌唱、演奏、律动等艺术表现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无法用机械而生硬的方式灌输给学生音乐情感,唯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进入音乐情境,多感官地体验音乐作品,学生内在的情感方能真正被感召、被唤醒,从而实现个体情感的丰富与升华。
比如,学生在音乐课堂学唱歌曲《凤阳花鼓》时,将新旧两个版本的《凤阳花鼓》结合起来,通过聆听、演唱不同情绪的两种版本,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速度、力度、表现等对同一首乐曲的情绪所起的不同作用。
新旧两个版本,其教学的要求各不相同。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两个不同版本引导学生去体验歌曲的内蕴情感,让儿童体悟不同年代、不同场域中同一首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意蕴,以此来选择适切的乐器为两个不同版本的歌曲进行伴奏。多形式的具身体验,使儿童的音乐感知愿望得以充分被关切,其情感进而被充分激发,家国情怀悄然生发,爱国情感迅速得到升华。
四、在创造中升华美
音乐作品本身由节奏、旋律、速度和力度等多种音乐要素组成,对于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需要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认知。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儿童对作品的听,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无限地想象,且能基于作品进行深刻的感知,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知觉等多种感觉,去想象去思考,去表达去创造,深化儿童对音乐作品的真实体验,敞亮儿童的精神世界。
以四年级下学期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为例:
这一课例,仿佛是音乐家在创作和演绎一部关于音乐的交响童话。其中,教师引领儿童一道聆听,一起想象,一同体悟。儿童的耳朵听着音乐旋律,眼前浮现着音乐画面,心灵感悟着音乐情感,身体伴随着音乐律动……多种感官协同体验,儿童在自觉与不自觉间走进了音乐作品所描绘的童话世界。正是这种融合的、关联的、整体的音乐教学,使儿童获得丰富而深刻的审美体验、审美认知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