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从《瑶族舞曲》教学设计谈小学中高年级欣赏教学的教学手段

作者: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 汤雅棋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2-04-06

  《瑶族舞曲》的教学,A 段第I 主题,我设计与打长鼓动做相关的律动,随着音乐的节奏,拉开手,拍拍鼓。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同样的节奏设计拍不同位置的律动,即在唱熟了A 段第I 主题的旋律之后,就随A 段前半部分的音乐进行自由的律动,并思考第I 主题在A 段出现了几次。

  第二次随乐律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跟着老师一起随音乐打长鼓的同时,观察老师的动作,思考老师打长鼓动作的高低位置与音乐力度的关系。A 段第I 主题出现了两遍半,力度一遍比一遍要强。第一遍的时候最后一拍拍两下膝盖,第二遍的时候拍胯,第三遍手甩起来在侧上方拍手。学生带着问题律动,会听得更有目的性,思路更清晰。

  画

  音乐很抽象,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要让他们感知和理解音乐,除了设计多样的活动,还可以用画的方式来辅助,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可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我们常用到根据听到的音乐画线条的教学手段,通过画图形,涂颜色来区别不同的速度、力度、情绪。

  《瑶族舞曲》当中A 段的第II 主题,我结合旋律图谱的使用,将抽象的音乐用形象的图画表现出来。初听出第II 主题整体欢快热烈的情绪之后,提出问题:个主题的情绪是否自始至终都欢快热烈?当中有没有变化?带上问题边听边画图谱。

  通过图谱直观的表现,总结出圆和点那行代表欢快、激烈的情绪;弧线那行代表舒缓、抒情的情绪。听音乐与手画图谱结合,有利于注意力集中,能更好地体会到音乐的节奏感,又能通过圆形的由小变大直观感受出音乐的力度、情绪变化。音乐被看见,才能感受到音乐的呼吸。

  奏

  新课标对3~6 年级感受和鉴赏这一块的分段目标中提到要“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在《瑶族舞曲》A 段的第I 主题听赏中我设计了模拟民族乐器演奏。根据前面律动得出的结论力度越来越强,提出新的问题:“是某一种乐器越来越强的演奏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乐器加入了进来?”我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是多种民族乐器加入进来。并出示相应乐器图片,有拉弦乐器:高胡、中胡;弹拨乐器:琵琶、柳琴;吹管乐器笛子、笙。介绍这些乐器并模仿演奏的姿势,同时告知学生,它们分别担任了不同乐句的主奏乐器,请学生在音乐中找一找,听到这种乐器的声音,那就模仿它演奏的姿势。播放A 段第I 主题段落音乐时,当不同乐器出现,各种主奏乐器图片在PPT 上依次出现。

  奏有多种形式,除了模拟乐器演奏姿势演奏,还可以加入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还可以自己找音源为不同音乐情境营造气氛。

  用打击乐器参与演奏或为乐曲伴奏,我事先准备了串铃和成对的鼓棒,根据图谱,请学生为不同情绪的乐句选择乐器伴奏。最后通过讨论,看着图谱引导A 区的学生拿出摇铃,为弧线伴奏;C 区拿鼓棒的学生为圆圈伴奏;B 区的学生用拍长鼓的方式为点点伴奏,先三个区单独尝试,最后一起合作。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出圆圈的大小,再引导敲鼓棒的学生用不同的力度进行演奏。

  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因此我在最后总结乐曲结构时介绍作品:“这首作品就是著名的《瑶族舞曲》,在1951 年,刘铁山以我国南方瑶族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了《瑶族长鼓舞曲》,作曲家茅沅根据它改编成了管弦乐曲, 而今天听到的是彭修文先生改编的民族管弦乐的版本。”这样一来,学生对音乐有了整体的认识。出示结构图示。

  “这首作品有三个乐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基本相似的,今天我们聆听的是作品的A 乐段,作品的B 段究竟与另外两个段落有什么样的不同呢,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这首曲子去听一听,用自己的耳朵去找答案。”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找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