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教材

浅谈高中音乐教材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莆田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高中音乐鉴赏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相衔接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实施审美教育的必修课程。高中“音乐鉴赏”同中小学“感受与鉴赏”都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不同的是,“感受与鉴赏”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鉴赏、表现、创造,而高中音乐学习则突出强调学生的鉴赏能力,两个学段对学习范围、程度和水平要求也有区别。“感受与鉴赏”涵盖“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四个方面要求仅限于聆听、感受、体验及简单的评价。高中“音乐鉴赏”则在义务教育阶段内容基础上,增加了中国音乐、西方音乐简史、中外通俗音乐以及标题音乐、非标题音乐和音乐美学一般常识。在学习要求上更侧重聆听基础上的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在学习方式上,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在体验基础上,对比较、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进行有机运用与整合。

以课堂教学为例,传统音乐欣赏强调知识技能的传统(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贡献、乐曲结构形式、乐曲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课改后的音乐鉴赏课强调整体地感受体验音乐,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及其艺术表现作用,感受体验和想象音乐的情感、意境及风格,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体裁、表演形式及涵盖的艺术内容,强调对音乐的审美评价和鉴别。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各乡镇、沿海一带,大多是农村户口。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相当部分的初中、小学没有备配专职的艺术教师和必要教学设备,所以很多学生在初中小学阶段从未上过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课,即使有专职的艺术教师,在升学率巨大的压力下,艺术课也被学生及学校当作一种负担,挤压占为他用,加上没有规范的考试制度作为“副科”的音乐课境况可想而知。所以,高中阶段我们在课堂教学和艺术活动中,感到非常吃力和困难,如:上课有些学生毫无兴趣,或睡觉,或看其他书籍。

当然我们教师和学生对现行的音乐教材也有一定的看法1、内容过深,学生难以理解,特别是器乐曲和戏曲内容。2、没有时代感,内容单调,缺乏趣味性。而我们研究的方向是激发兴趣,以人为本,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所以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对使用教材有所选择,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曲目,即使是经典名作,如果硬要学生来理解,也是强人所难,自讨苦吃,学生依旧一无所获,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艺术有了巨大的发展,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优秀作品和经典之作,适当选择一些作品让学生欣赏不但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他们学习艺术的信心。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增加和删除。

(1)增加初中课本或老教材的经典音乐作品

翻开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书本中少了许多经典的乐曲,如《梁祝》、《春江花月夜》、《第五命运交响曲》等等。编者的想法是因为这些经典的乐曲在初中教材中就已经涉及到了,为了避免重复,在高中教材中就无需再编入这些内容。然而在农村,许多学生对于这些经典音乐,不用说了解,有的甚至没听过。所以教师不能单纯的教教材,应该结合学生的基础,努力构件适合自己学生的新课程体系。

如在上《贝多芬的音乐》一课时,新教材中的重点欣赏曲目是《第九(合唱)交响曲》,我在欣赏这首乐曲之前增加老教材中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上课之前我进行调查,对于这首曲子绝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听过。“这么经典的曲子,怎能让它和学生失之交臂呢?”我毫不犹豫地把它引入课堂,并作为重点欣赏曲目,重点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础上再欣赏〈第九交响曲〉。

(2)合理地引用流行音乐

学生大都偏好流行音乐,对于他们的音乐偏好问题,我们要把关定向,不能任其自流发展,又不能采取说教,训斥等简单的做法,而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引导,疏导的方法和措施,使学生健康的、积极的音乐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如在上〈莫扎特与他的音乐〉这课时,我用周杰伦弹奏的〈土耳其进行曲〉作为导入,学生的积极性立刻大增,欣赏内容中我又特意增加了吸收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中元素的流行歌曲〈我不想长大〉。这样就把学生和莫扎特拉近了,有如在欣赏〈印度音乐〉这课时,可采用学生喜欢的歌曲〈神奇〉作为课堂的导入,这首流行歌曲溶涵了许多印度音乐的元素,音乐录影带中还选用了印度特色乐器西塔尔鼓和塔不拉琴。这样的导入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将家乡音乐文化融入课堂。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要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爱好、兴趣以及生活经验来综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置身于多种学习的环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的学习收到最大的收益,课堂教学获锝最好的效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