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音乐教学网》
由湖南出版集团湖南文艺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是 2003年夏末最早在教育部立项的三套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之一。这套教材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具有丰厚人文底蕴的高中音乐教材。2004年春,湘艺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的《音乐鉴赏》、《歌唱》、《创作》、《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四个模块的教材,已顺利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得到了审定委员的高度评价和具体指导,以上的四个模块已于2004年4月上了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书目。这套教材我们的定位是:努力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落实《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
一年多以来,在这套音乐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较深刻的体会,借此,想与大家进行交流一下。
其一,组建一个高起点的教材编写班子,是保证教材高质量的关键。
湘版高中音乐实验教材有一个学识、素养高、编写经验丰富、结构配置合理的编写班子,这个班子主要编写人员是由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长期从事音乐教育科研的人员和第一线的优秀老、中、青教师组成。如:主编是全国著名音乐美学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博士导师张前教授,副主编是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教材研究达 33年之久的特级教师李泯同志。教材编委有:湖南师大艺术教育学博士生导师、著名的青年艺术教育理论家郭声健教授,湖南师大的中国音乐史教授、民族器乐家刘镇钰,湖南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李晓贰教授,中国戏曲学院戏剧文学、编导博士王强同志副教授,还有长期工作在教改、教材编写和教学第一线的长沙市优秀音乐教师、教研员邹阳、杨萍、薛晖等。由于有这些专家、教授和一线教师在一起的默契配合,理论与实践互为补充。从而奠定了湘版音乐教材高质量的基础。
其二,突显新教育理念,是打造精品音乐教材的有力保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制定,是这次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是对现行普通高中《艺术教学大纲》的继承与发展。他不仅是这次基础教育改革新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也昭示着音乐学科在改革中的发展与创新。为此,在音乐教材开发过程中,努力吸纳、突显新课标的理念,是打造精品音乐教材的基本保证。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与传统的学校音乐教育理念不同之处有如下几点:第一、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不是一种单纯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技术课程,而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人文课程。因此,它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不单纯把音乐作为一种谋生的技能教给学生,而更强调音乐的审美作用和培养兴趣爱好,注重个性发展。第二、音乐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修的课程,但在艺术的大视野中,它有意识地强化音乐与戏剧、舞蹈、媒体艺术之间,以及这些艺术学科与其他非艺术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科的学习结成一种合作、协调、互补的协同生态关系。第三,音乐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现与创造机会,并营造一种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地聆听、表现和创造活动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会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高中音乐课程的设置和音乐教材的开发,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新的探索与实践。
这套运用全新理念设计的音乐教材,凝聚了湘版教材编写组成员和出版社编辑人员的极大心血。它以《标准》为依据,既借鉴了国外已有的经验,已吸收了国内一线高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与版式设计中,都注重体现一个 “新”字。是一套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站在世界音乐教育前沿的高中音乐课程实验教材,受到了专家和一线前期实验教师的评好。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与教师在观摩了前期实验教学课例以后,一致认为湘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改革力度大,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不仅改变了过去以聆听为主的单一的学习方式,极具开放性,学生非常喜欢,而且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其三,坚持教材开发、编写和新教材前期实验的有机结合,是确保教材走向成功之路又一个重要的措施。
开展新课程音乐教材的前期实验工作,其目的是初步验证地教材编写设计是否符合新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方法,以及新课程教材观的一种科学的探索性研究活动。它能为教材编写、设计提供支撑的理论依据,以及鲜活的呈现方法,从而使教材开发编写少走弯路。为了搞好前期教材的实验工作, 2003年秋季,在长沙、湘潭、株洲等市教委领导鼎力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了以这三个市的城区为主的具有一定区域性的前期实验基地。通过对新编教材初稿的试教活动;新教材的研讨活动,以及教学的设计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等等多种形式交流研讨活动,对每册教材都进行了前期的教学实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效。
新课程明确指出: “教师是课程的主体和建设者”,因此,我们采用前期实验这一举措,展示了老师在音乐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体现了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也是课程实践者。同时,也展现我们在教材编写中的开放性。通过前期实验,我们将搜集到的学生反映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对教材进行反复的推敲修改,并将实验的成果和教师的经验吸收到教材之中或教师用书之中。从而使每一册教师用书都有多篇实验课的课堂教学实录,而且每册还有二至三节实验课例制成光盘,然后发到全国各地的实验区,与实验区教师进行诚恳的切磋交流。
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
1、坚持以音乐审美的核心,打破了以知识技能为主线的教材体系。音乐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达与交流的艺术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部分。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文化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由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为此,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就必须打破以往教材以知识技能为主线的编写体系,精选中外音乐史上既具有经典性、代表性、趣味性,又与学生当前的生活和兴趣联系紧密的音乐形式和作品,将它们分散在高中音乐课程的6个模块之中,真正体现教材的基础性和多样性,扩大了教师和学生的选择范围与空间。与此同时,将审美活动渗透在不同模块之中,通过各种有趣的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理解、表现、创作和评价等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高尚情操。
2、重视音乐审美体验与审美创造的有机统一。高中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强,而且极富创造意识的课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审美表现、创造和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基本途径。湘艺版在教材设计与呈现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通过提供具有丰富审美特性的音乐或艺术作品,创设艺术化的学习情境,唤起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使之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和一定的鉴赏、评价能力。另一方面,又注意引导学生将获得的审美体验应用于各种个性化的创意表演设计和创作之中,在富有情趣的表演(演唱、演奏)与创作活动中,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方法,在反思与评价活动中,将审美体验与创造能力有机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较好地发展和提升。
3、强调教材内容的经典性与大众性的有机统一。音乐教材是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文本,强调教材内容的经典性与大众性的有机统一,是衡量教材艺术品味高低、良莠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教材编选过程中,要强调选择经典性的音乐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体验、阐释经典音乐的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还注意从贴近学生生活及情感的大众、民间音乐艺术中汲取健康的养料和资源,在对各种音乐艺术作品的比较、鉴别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批评能力和创造能力。
4、注重教材内容的人文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湘版教材在编选与设计的过程中,编者努力通过选择内容丰富、有趣且具有厚重的人文内涵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人文的角度与视野加深对音乐艺术本质、规律、艺术符号含义(指旋律、节奏、节拍、曲式等)的认识、感悟,从而丰富与加深了现行音乐教育结构中人文素养含量,提升了音乐学科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品格。
5、关注教材内容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为了增加学生感悟、了解民族艺术和世界音乐艺术的兴趣,增加教材的时代感,教材自始至终贯彻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注意从本民族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中选择资源,汲取民族音乐艺术在人文内涵、审美个性、文化意蕴及风格追求等方面的智慧;另一方面,又重视对多元文化的借鉴、汲纳,注意引导学生从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经典音乐艺术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在中外音乐艺术的对话、交流中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
这套教材的配套资料:湘版教材的每个模块除配备了《教师用书》外,还配套了 CD、VCD、CD-R等多品种的音响资料。特别是该套教材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是由音乐与计算机专业人才共同参与设计,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中心精心制作完成的,具有导航明确、操作简便、内容丰富、图象生动、界面良好等特点。在使用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意组合和调取其中的教学资料。这些多媒体教学软件,包括所有的歌谱、乐曲的主题呈现,音乐知识和音乐常识等文字资料,还包括所有歌曲的范唱和伴奏、配画的听赏作品音响等等。
教材的编写过程是一个学习课程改革新理念的过程,也是把新课程理念转换为编写思维方式的过程,是创造性的运用新课程理念的过程。由于当时学习和理解的局限性,其中的不当之处、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各位教师提出宝贵意见。在今后的教材修订中,我们将吸收各方面的建设性意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材,使湘版音乐实验教材成为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最受广大师生欢迎的音乐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