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激发想象力
音乐鉴赏是提高学生自身艺术修养的一门课程,不同乐曲所传达的作曲家情感、乐曲的旋律、历史活动和场景不同,学生可以在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展开自己无尽的想象力,在聆听乐曲旋律的同时,在脑海中构想出曲作者在乐曲中展现的音乐情景,从而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在音乐鉴赏中的想象空间越广阔,结合音乐的想象也就更加自由,所以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音乐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在音乐课教学活动方面,可以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将学生带到室外,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声音,使他们在听到声音的同时发挥想象与创作。
比如有的学生用晃动的书本模拟风吹动叶子的声音,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展现树枝的摇摆;有的学生用半瓶矿泉水的晃动模拟水流动时的声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们根据大自然的声音创作了很多表演动作,都是根据自己体验过或看到过的景象,再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与自己的想象力,达到了知识理论与艺术实操有效融合创作的艺术展现。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启发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根据学生自己的认知,加入喜爱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就能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迸发自己的创作力。
(三)诱发创作灵感
情绪的感受贯穿于音乐鉴赏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感受到作曲家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后,能与作曲家和乐曲产生情感共鸣,即学生与乐曲逐渐产生共鸣并迸发出情感。从而对乐曲展开创造性思维的想象,这样的音乐鉴赏过程就会推动学生在情感上的提升和思想上的进化。在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聆听进行音、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引导学生用音乐与文学知识、历史背景、图像色彩以及舞蹈韵律进行有效融合,促进学生整体的艺术文化素养得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知识实践能力的充分展现,使得学生让具体的音画记忆在脑中对于乐曲的理解鉴赏水平得以提高。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听到乐曲后的感受,更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将自己的音乐素养进行整合和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基本的乐理读谱知识后,聆听乐曲时根据自己喜爱的音乐风格、节奏、韵律,结合自己的情感发挥产生自己的音乐旋律。这更是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对学生在音乐素养上的培养,让学生在无尽的音符和节奏组合中激发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三、音乐鉴赏中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精选乐曲——通过选择经典乐曲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总览中外音乐发展史,可以了解到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音乐家创作的经典乐曲,其音乐作品体现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在音乐鉴赏课教学中精挑细选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比如有些乐曲由于曲式曲调风格会让学生“听不懂”,甚至直观感受不到乐曲所要传达的信息;再比如有些乐曲尽管采用了快节奏、大调式色彩的旋律,给学生的直观感受是欢快的音乐情绪,但作曲家想展现的却是自己悲伤愤怒的情绪。这样的乐曲鉴赏对于音乐素养较差的学生来说有些晦涩,所以教师在选择音乐鉴赏曲目时应当注重教材基础,综合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乐曲的速度、强弱、节奏,能在欣赏过后得到基本的音乐感受。如在鉴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作曲家在乐曲的开始,用命运敲门声的音乐动机展开全曲,通过不同的音色、不同力度的展现,能够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作曲者贝多芬通过这首乐曲展现出的不向命运屈服的情感。并通过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介绍曲作者的生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作品,并深刻感触到贝多芬内心的情绪和旋律的表达。
(二)创设情境——通过情景式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
音乐作品想要传达作曲家的多种多样的思想和丰富的情绪内容,都通过音乐的动机、节奏、旋律进行展现。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有时并不容易捕获作曲家的情感表达,不能对旋律乐句形成记忆分析,学生对这首乐曲就没有更多的想法和创造。在教学设计中如果加入参与体验式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曲目基本知识的情况下,有效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内容。如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时,教师可以在听曲子之前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学生了解这个作品背后的故事,给学生播放与作品相关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先对整个故事产生整体印象,再给学生创设一些在听曲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进而在听曲子的过程中了解旋律,更能在音乐中形成自己的想象,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