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论文

音乐教学中运用“新课程”及“新教材”研究

作者:合肥学院教育学院 陈琳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09-04

  2.4合理的教学评价还比较欠缺

  不少高中老师仍然受传统教育教学考核模式的影响,对学生水平的衡量仍然局限在考试成绩上,而对个人其他方面的能力缺少合理的教学评价。在音乐教学中,也还存在用考试成绩代替学生音乐能力的现象,学生的歌唱乐器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音乐创造等多种才能往往被考试或者被音乐鉴赏所代替。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适应“双新”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 以多模块教学为抓手,推进高中音乐教学发展

  高中音乐教学既要面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实际,又要在落实国家“双新”要求的基础上,强化创新,通过多模块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3.1 转变教学理念

  “双新”背景下,高中音乐的教与学有了新的要求。在重视高考的前提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增加学生实践性、体验性课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1)注重向课堂要效率。学校要充分重视音乐课的作用,保证课时,严格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积极落实教学计划,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教师应积极构建“双新”背景下的教学体系,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音乐水平结合起来。学生与家长应该转变对音乐课的看法,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舒缓身心、开阔眼界,通过音乐来了解生活,增加认知。

  (2)注重音乐文化的渗透。音乐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佳的传播载体,既能传播美、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又能结合课程特点进行思政、文化内容的教学。要改变只讲音乐自身的局限性,扩展视野,把乐理知识、音乐符号、节奏特点融入到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创作缘由、作者品格、地域文化等宏观知识中。“双新”背景下,教学过程应该注重高中音乐教学情景的营造,形成音乐、文化、情感相交融的立体化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立体化地了解音乐作品。

  (3)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性。高中阶段,参加高考获得好的成绩,是现实要求。因此,音乐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强化灵活性,通过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音乐和舞蹈、乐器演奏时,教师可以通过对不同音色乐器、不同舞姿的展现,让学生猜测属于什么乐器、什么舞蹈。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的感知,让课堂更有效,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增加音乐知识。

  要注重课外社团的培养。高中音乐教学更多是一种兴趣教育,“双新”背景下要实现教学目标,除了课堂教学,还应积极利用课下特别是社团的渠道。由于社团是以兴趣为连接点,大家“志趣相投”,社团的学生音乐素养较好,音乐教学开展起来相对容易。通过学生的特长培养,实现多模块教学的目的。在社团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音乐水平、个性特点、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通过社团实践,让学生的音乐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3.2 多模块协同教学

  “双新”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几个版块既有所侧重又相互联系,比如“音乐鉴赏”要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和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音乐评价能力。“歌唱”等几个版块,主要是提高学生音乐表达的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割裂了音乐教学的几个部分内容,学生在不理解音乐体系的情况下,只是简单机械的模仿,至于声音的位置、气息,歌曲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很难理解,对音乐美的感受不深。因此,需要把几个版块协同起来。在音乐鉴赏中,要把“音乐鉴赏”和其他几个版块相融合,教师通过合理利用教材,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进行多感官教学。比如“音乐鉴赏”中缺少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的内容,可以把“歌唱”版块协同起来,通过对优秀通俗音乐的歌唱,把通俗音乐和其他类型的音乐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感受、总结出不同音乐的取材、风格、表现手法、演唱技巧等。可以把周杰伦的《千山万水》等拿过来,和帕瓦罗蒂《我的太阳》、宋祖英《小背篓》等进行系统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以及民谣与民歌等之间的不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