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为学生专业成长保驾护航。由于高中阶段不少学生都不可能以音乐作为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所以,不少学生不重视,高中音乐学科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境地。[5]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能降低要求,必须以专业化的水准,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当前,不少学校只是把“音乐鉴赏”作为必须模块,应在结合校情、学情和师资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合理开设高中音乐多模块的必修课程。同时,应整合音乐教学资料,把握单元教学核心,集中教育资源,培养优秀青年教师。通过因材施教模块教学,助力学生音乐学科实践能力的提高、特长发展,符合高中生的成长需要。“双新”要求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过程应注重四个转变:从音乐鉴赏向歌唱、舞蹈等多模块转变,从感知音乐向“音乐学科”转变,从音乐教学向音乐教育转变,从理论教学向教学实践转变。
(4)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高考压力大,是不争的事实。甚至部分学生因无法及时排解压力,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通过音乐教育教学,释放学生压力,通过音乐的“魔力”为学生做“心理按摩”,成为非常有效的减压模式。学生在长期学习后,通过不同模块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徜徉,通过音乐鉴赏、歌唱、乐器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音乐创造等多种多样的模式,舒缓紧张的情绪,缓解压力,提升学习效率。
2“双新”背景下多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
“双新”背景下高中音乐多模块教学的实施,必须科学推进,既不能增加高中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能降低音乐教育教学的效果,必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为提升有针对性的建议奠定基础。
2.1对音乐学科价值认识不足
随着国家对中高考的一系列改革,高中音乐教育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多模块教学就是其中一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中音乐教育的发展还相对较慢,实践还不够深入,比较权威或系统性的高中音乐教育主张、理论、模式、经验还不多。特别是受高考成绩这个“指挥棒”的指挥,许多学校、家长、学生都将精力放在了考试科目的教学与学习上,认为音乐课不考试,上课听一下,无需花时间学习。甚至部分学校还挤占音乐课补差补缺,强化考试科目教学,致使音乐课教学不系统。
在音乐师资方面,由于属于“副科”,音乐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培训长期被忽略,教师进行行业交流与教学研讨严重不足,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极为匮乏。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还有部分学校由于事业快速发展,师资力量不足,存在音乐教师被转行的现象。甚至在部分校领导眼中,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就是唱唱歌、听听音乐,让学生放松放松的“休息课”,音乐教育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价值和意义没有体现出来。
2.2对多模块教学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
多模块教学理念的提出虽然较早,但是在教学中予以实践的历史还很短,特别是高中音乐学科,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甚至不少高中音乐教师对“双新”要求还不太了解,更别提大范围开展了。甚至有研究也发现:很多学校只开设必修模块“音乐鉴赏”,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选修课,但是却忽略了选修模块的教学,甚至将选修实践模块变成“音乐鉴赏”的延伸;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关注了选修模块,但是将各模块分裂开来,如在上“音乐鉴赏”就让学生听音乐,“歌唱模块”让学生唱歌,各个模块变成了毫无联系的“孤岛”。[6]高中音乐模块化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3与“双新”要求尚有差距
我国大部分高中,音乐课并不在考试范围,加之面临升学压力,学生学习意识就越来越差。[7]和“双新”要求相比,高中音乐课开设难题还面临一些深层次原因。一是高中音乐课评价缺乏科学性。对学生的评价仍然比较简单,只是了解、接触了音乐,对于音乐课的知识结构、体系,知识的时代性、思想性,课程的关联性、选择性,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二是无法和文化课一样,构成学生的终身发展体系。目前高中音乐课的教学缺乏学生个体发展的考量,缺少连续性考量,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连续性发展状况,没有有效的规划与总结。三是缺少日常参与性。高中学习比较紧张,音乐课成了放松或补漏对象,因此,学校对学生是否参与以及如何参与,缺少足够的重视。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科参与不足,持久性学习、深入思考不同模块之间内在联系机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