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论文

浅谈音乐课堂模式中合唱教学的意义

作者:鹤山市纪元中学 邹牡丹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01-27

  (二)注意气息的运用和统一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合唱队员声音的统一,是对作品诠释的基础,首先要注意吸气时,口鼻一起吸气,上身不动不能抬肩膀,尽量把气吸到横膈膜以下,使腹部蹦胀起来,形成一条气带,但是气不要吸得太多,否则气息就会堵在胸口里,沉不下去,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是卡在喉咙里的,声音传不远,而且发僵。其次呼气时不能把气息全部放掉,平时自然状态的呼吸,是维持我们生命的需要,我们可以随时把句子断开,但是许多歌曲由于节奏的需要,旋律的进行及音乐情绪表达的需要,常常不能像我们说话一样,随意把句子断开,所以歌唱的气息是有意识的控制的。气息的控制是在固定的位置上,也就是在“气带”上,不能偏离,当气息用完时,气息又开始重新回旋一圈,经常的训练,形成习惯而且经常提醒队员,注意正确歌唱的呼吸方法。

  (三)高音的训练

  高音的唱法叫作“关闭”唱法,可以理解为把高音“关”到头腔里去,“高位”是找打哈欠的感觉,吸进气后保持打哈欠的状态出气出声,也就是教师说的要“吸牢唱”。打哈欠是因为大脑缺氧了,这时的肺部需要大量进气,所以自然会吸气很深,本能地,软腭也就是小舌头向上提起,整个声音通道被松弛张开,形成管状共鸣腔,这时感觉进气非常通畅。

  有些人为了使声音“好听”,在咽喉部“做”声音,把管道的咽部位置用力张开,似乎是圆润了,其实声音是憋着的,唱的时间稍长一点就会觉得咽部很困乏。这种“做”出来的声音在合唱中就不和谐了。高位发声时的感觉是打哈欠加意念里声音从眉心上方送出去。难做到的是小舌头一直要保持向上提起,不能松下来,如果松下来,教师就会说“声音掉下去了”。在发韵母带有“i”的关母音的字时,最容易“掉”下来。高位和气息相结合,可使高音更高、更纯、更有力。

  五、合唱团要有铁的纪律

  我曾经花了大力气制定了规范的规章制度、请假条例、考核办法等一系列举措。得到的结果是:人累,心累,还费力不讨好。学生迟到、缺席、请假的越来越多。为防止“虚假请假”行为,我甚至还制定了“销假”制度……以聚团队的“精气神”,再来表现合唱作品。如果排练组织者(一般是指挥本人)专业水平不够或准备工作不充分,花了大量时间,却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偶尔出现的一两次这种现象可能影响不大,长期这样效率低下,合唱团的制度就会失去约束力。说明排练的效率直接影响了成员的个体感受,当合唱团成员个体得不到满足感、成就感、愉悦感时,整体出勤率和排练纪律自然就会出现问题。

  首先,就是轻松感。要想做到让团员们有轻松感,关键就在于排练的趣味性、娱乐性。音乐是愉悦人心的艺术,别让它成为一种负担。我经常让孩子们站着排练,带着孩子们做放松操、节奏操、律动操、气息操,在轻松的环境中,松弛地演唱曲谱,演唱歌词,相互律动交流。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要让排练始终保持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团员们内心感受了快乐充实,自然不会觉得累。如此,合唱团就开始具备吸引力,就可以强调并执行合唱团的规章制度。

  其次,就是认可度,被尊重感。第一层面,是指导者(指挥)对团员的认可度;第二层面,是团员对团队的认可度。我的经验是,多点鼓励,少点打击,多点褒扬,少点批评,多点奖励,少点惩罚。

  六、指挥者是合唱队的灵魂、合唱作品的解释者和艺术指导

  我觉得做一个合唱指挥很不容易,尤其是中小学的合唱指挥,包括普通高中的合唱指挥,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由多个声部组成的合唱团,要做到声音统一、和谐,把握好作品的强弱和情感的起伏变化,达到高级合唱的水平,是不容易的事情。

  总体来说对指挥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要有充分的自信心;2.要有一定的识谱、理解和作品演绎能力,熟知合唱中可能出现的某些问题并加以纠正;3.有较好的听觉、记忆力和较强的节奏感;4.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够准确地理解、分析和处理作品;5.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以便随时号召大家服从指挥,调动演唱者的情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