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阶段学生处于高考升学的巨大压力之下,各门学科学习都处于快速提升时期,为了进一步在中学阶段融入对学生的美育培养,中学教师要转变传统思想,明确音乐鉴赏教学的任务与内容,结合实际对教学进行创新实践。鉴赏教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最好是在实践中,或者说在练习中,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在音乐鉴赏和研究的实践中,始终要将鉴赏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视为一个整体。
关键词:中学;音乐鉴赏;教学;模式
引言
从音乐本体来看,它的基本构成是音响,是利用人声或乐器声作为物质手段的,并以不同的形态延续和变动,通过人的听觉器官作用于人的心理和情绪体验,产生具有典型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将语言无法表达的内心情感体验生动、细腻地表达出来。音乐鉴赏本来就是一种感性的听觉行为,而教学又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活动,通过优秀的乐曲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注重提升音乐与生活的联系,通过音乐陶冶学生情操。
一、明确音乐鉴赏教学理论与方法
我们以音乐教学课《长城随想》为例,教学课例《长城随想》,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作者在本章所提出的“聆听与鉴赏”、“体验与表现”、“感悟与相关文化”、“应用与创造”四个音乐鉴赏教学过程而设计的,以指导读者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应用鉴赏教学理论与方法。
教学设计:雷东霞
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课程性质:音乐鉴赏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
教材:新教材第十六册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长城随想》二胡协奏曲鉴赏
教学目标:从感悟、聆听、体验、应用的角度来鉴赏和理解《长城随想》,从而映射长城中历史的文化情结,引导学生从这一情结中对历史和当下的现实进行反思。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45 分钟
教学思路简析:该课的基调是“凝重的”。设计者之所以作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因为“长城”本身是一个厚重的历史题材,如果仅是把教学关注于长城建筑上的宏伟雄浑或音乐每一乐章的情绪或情景描述,容易失之于简单的爱国主义说教,且无新意;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当前的中小学音乐课堂过多地关注“快乐”、“美好”和“幸福”,而缺乏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的“凝重”感。“快乐”固然好,然而在音乐课堂中如果仅仅只有“快乐”、“喜悦”的东西,那么我们的孩子将无法在音乐中学会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神圣”,什么是“正义”。基于以上两方面考虑,设计者根据谢嘉幸先生提出的“聆听、体验、感悟、应用”四个音乐鉴赏过程来设计课堂,这四个过程既能为音乐鉴赏教学提供一个新颖的角度,又能为设计者所要的" 凝重" 的反思、评价提供一个理论空间。
教学的亮点:用聆听、体验、感悟、应用四个角度关注“长城”音乐文化题材。“聆听、体验、感悟、应用”是这个鉴赏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关键词。但是这四个过程并非是生硬地按照此固定不变的秩序而进行设计的过程,它可以按照教学设计和效果的需要而更改这四个过程的前后秩序。如此课《长城随想》就把“感悟”音乐背后的文化这一过程提到教学的第一环节,或者说,作为一个《长城随想》教学语境的营造。
因此,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要按学生的认识能力,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进行。就教材而言,如何满足学生需要、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多年来,教学中一般都是使用专业性很强的分类艺术鉴赏教材。同样,面向全体学生的文学欣赏,也不应是文学史的教育,更不是文艺理论的灌输。重视理论认知,轻视鉴赏实践,忽视作品的感悟和体验,应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当然,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审美的能力,学会自我地审美,学会自由无障碍的审美。教材应选择从篇幅短小的音乐作品开始,从他们所喜爱、感兴趣的作品开始,再逐步扩大到其他作品;从形式较简单的作品到形式较复杂的作品,从内容较浅显的作品到内容丰富深奥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