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论文

小积分“奏响”音乐课堂教学的“新乐章”

作者:临沂市第三十五中学 何军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10-24

  积分制是把评价体系和奖励激励体系相结合的新型评价系统。积分制不仅重视结果和目的,更重视教学过程。教师必须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与此同时,学生为了获得相应的分数,必须有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并形成彼此竞争的学习氛围。可见,积分制调动了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分制评价与“多表扬、少批评”一样,是以奖分为主、扣分为辅的原则,使问题解决于“道德”层面,不轻易动用“制度”武器。学生若想获得高分,就要有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只有当学生的情感活动活跃起来了,参与度提高了,获得的积分才会越高。这就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若遇到一些小问题,让学生意识到问题存在即可,主要目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有时候“被放过一马”“躲过惊险”反而要比毫无悬念地扣分让人印象更加深刻,更能认识到错误问题。当然,课堂上还要宽严相济、恩威并施,要把握好分寸,毕竟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肯定、认可和尊重,教师要善于把一些闪光点转化为得分点。例如,在笔者所教授的班级中,有位男生喜欢上课说话、做小动作,唱歌时爱搞怪,经常被批评,师生关系也陷入紧张。有次在音乐课上,他在唱歌时突然“冒”了个高音,逗得在场学生都哈哈大笑,他却大声说这是海豚音。笔者见状,让他再次模仿一下“海豚音”,并夸奖他模仿得像,不仅给他加了两分的表演分,还顺势介绍了关于假声在歌唱中的运用。此后,笔者每次都关注他表演中的闪光点并给予赞美和加分鼓励,使他获得认可。慢慢地,他在音乐课上越来越积极、认真,课后还经常主动找笔者解答问题,积分显著提高。本来是一次简单的扣分却变成了加分,让一个后进生化消极为积极,小小积分为教师不断挑战、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提供了很大空间。

  积分制还有利于竞争意识、参与意识的培养。青少年阶段的学生竞争意识强烈,求知欲、表现欲旺盛,独立意识萌醒,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但有些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出现了羞怯心理,怕唱不好被人笑话,或者被说爱出风头,积分制让这部分学生有了心理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放下包袱,大胆地进行表演,取得分数和成绩上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使其在与别人分数的比较中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这样,很多原来羞于演唱的学生,在与成绩挂钩后变得积极主动了,也敢于在大家面前演唱了,回答问题也争先恐后了。在这个关键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积分制助推学生不断突破自我,很好地解决了不敢表现、不善于表现的问题。

  积分制也有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教学内容的重复及教学方法常年保守不变,导致课堂教学形式陈旧且缺乏新意,容易使教师产生“不备课也能上好课”的心态。而积分制促使课堂实践活动大大增加,教学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也随之增加,因此,教师需要挖空心思为增加学生的分数提供“问题”动力。例如,得分点的创设是积分制的重要环节,要想使学生有分可加,必须强化“任务”意识、“问题”意识,以任务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以竞争为动力,以兴趣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找到知识的纵横联系。搞好“问题”设计,不仅是知识点和重难点的体现,也是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的标志,多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设计能极大地发挥教师的创造才能,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设计、创造才能和教学智慧。

  积分制实施之前,有的学生整个初中阶段都没有回答过一个问题、演唱过一首歌,有的教师叫不出学生名字,甚至不认识学生的现象也很常见。而实施积分制之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得到了加强。

  三、积分制是管理音乐课堂的有效手段

  很多教师困扰于音乐课堂的纪律问题,认为尽管可以靠教师自身和艺术的魅力,以及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去打动学生、影响学生,但仍无法解决课堂纪律松懈的问题。由于课时量有限,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少,无法即时快速地解决学生在课堂中犯的错误,以至于增加了课堂管理难度。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告诉我们,音乐教育是心灵的感化,作为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音乐课,特别是在唱歌教学环节,应该呈现的是学生在高兴、兴奋情绪状态下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表达,如果教师表情严肃,板着一副面孔,动辄大声呵斥、惩罚批评,师生关系极易变得紧张,势必让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甚至产生对立反抗情绪,何谈去表现音乐呢?音乐课解决问题的方式不能简单粗暴,当然也不能把放纵当民主,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要充分考虑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青春期阶段管理难度较大的特点,建立一种高效管理模式。

  一条有力的措施,胜过千万次说教。正所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人类文明中,需要法律的约束才能稳定社会秩序,我们的音乐课堂也需要建章立制。因此,积分制可以作为一种奖励手段,也可以作为一种惩罚手段。这里的惩罚不是体罚,也不是语言暴力,而是增加或减去相应的分数。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规则意识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管理要更多地依靠“法制”“制度”,少用“人治”,即要求学生树立明确的规则意识。有了制度的约束和维护,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体罚”现象,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做到自觉自律,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久而久之,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笔者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采取“一次提醒,二次减分”的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调动班干部的力量,维护“法律”的实施,维持课堂秩序。在实际运用中,表现好的班级甚至一个学期都没有人被扣分,这是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做到的。当然,对于不在乎减分的学生要加强管理,有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可以划定“底线”“红线”“警戒线”,并警告学生不要突破“底线”,否则要考虑“违法”成本,再辅以及时谈话和班主任的配合,避免极端情况的发生。

  此外,学生参与度越高,师生关系就越密切。在传统课堂上,往往一节课下来,真正能参与进来解决问题或有所表现的往往是少数几个比较活跃的学生。这导致大多数教师只注意了集体,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次加分,教师就与这个学生少了一分隔阂和陌生,多了一分印象和记忆。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及时、客观、正向地将评价反馈给学生,如“你的声音太动听了!”“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多了!”等。评价反馈是学生改进的基础,能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进步与优点,使之获得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谁说分数不包含情感呢?积分制操作的即时性,使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分数,更是学生在第一时间得到的实实在在的鼓励,这比简单的一句“你真棒!”要好得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