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动舞蹈教学转型,优化教学活动。
中小学教育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办学特色,立足于教育基础归来吧和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以及培养。现阶段中小学舞蹈教育面临一定挑战,诸多舞蹈学校都选择以往教学模式,尚未凸显舞蹈特殊化,没有确切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淡化学生舞蹈能力教育,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充分保障,影响到学生鉴赏能力。素质教育视角下,舞蹈教学要巧妙的结合音乐、舞蹈与学生实践能力,争取培养实用型人才,实事求是的展现自身教学特色,使得舞蹈教学可以与时俱进的转型,由此致力于中小学生舞蹈表现力培养。另外教师要及时对舞蹈活动进行优化,舞蹈表演能力是中小学生今后从事于工作岗位的前提保障,所以教师要确切的管理教学进度,对舞蹈表演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活动加以统筹化安排,多个视角上带领学生体验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自身表演水平,取得良好的舞蹈教学成效。首先可引进小组合作模式,整合舞蹈动作,把学生氛围若干个小组,鼓励学生小组成员互相学欣赏舞蹈动作,强化学生对舞蹈表演认知与印象;其次可开展课堂评比环节,在教授舞蹈动作之后,组织学生自主形成表演小组,安排部分学生扮演评委的身份,布设轻松良好的表演氛围,这样学生自由地进行舞蹈动作表演;最后是适当延伸实践活动范围,组建舞蹈表演社团,组织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使得学生舞蹈能力得以增强[5]。在此期间,教师做好学生好朋友的身份,形成友好师生关系,以平等的态度加入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学习过程的重点以及难点,适当安排学生训练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强化中小学生整体舞蹈表演能力。
(三)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升教师人文素质。
信息技术产生背景下,多媒体舞蹈表演室逐步呈现在表演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这些设备优势,融合现代化舞蹈与传统文化,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依托信息技术给学生示范舞蹈表演动作,延伸学生视野,使得学生接触更多舞蹈动作与形式,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成长的表演方向。科学引进学生表演拍摄操作,这样学生可及时找到舞蹈训练不足之处及时改正。在中小学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素质培养引导,还要自主提高人文素质,学校可给教师提供人文素质培养方案,号召专业化教师分批次走到优秀院校中进行学习,针对学生而言,教师对自身影响力是比较深远的,在素质教育落实上,要深层次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质,言传身教树立学生成长榜样[6],提高中小学生舞蹈综合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视角下,中小学舞蹈教育要把教学关键点和综合素质提升加以关联,不只是关注学生舞蹈技能掌握,还要调动中小学生学习热情,致力于舞蹈人才培养。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做好学生心中榜样,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生动形象的将舞蹈优美动作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参与程度,由此加强舞蹈教育改革脚步,深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丽.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向探索——评《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教育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09):2.
[2]刘慧,谭瑶,黄艳艳,周华玲.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1131-1135.
[3]高日升.信息化背景下小学音乐课民族舞蹈教学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7):68-69.
[4]伍英俊.浅谈舞蹈教学在初中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9(04):63.
[5]何堃.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4):85-86.
[6]杨茜.舞蹈教育对中小学学生德育品质培养的影响分析[J].中国文艺家,2018 (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