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艺术素养的提升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形成,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乐观的对待世界,间接的促进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部分。通过艺术测评来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本文将从“艺术素养”来看中小学艺术测评近十年来的发展与特点。
【关键词】中小学;艺术素养;艺术测评
一、艺术测评背景下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内涵界定
艺术学科面向全体学生,以美育人,培育学生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四方面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其中“艺术感知”方面,学生要能够了解中国和世界艺术,尊重自然,在生活、文化和科学情境中感受、领会艺术;“审美情趣”方面要求学生具有感受艺术魅力、欣赏自然、生活和世界其他民族艺术的情趣,具有人文情怀和健康的审美价值观;有了这两点的基础,学生才能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探索艺术的创新,做到“创意表达”,同时从不同文化的角度认识理解艺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加深国际理解,更好地做到“文化理解”。
艺术素养的评价所包含的内涵,需要从艺术素质测评与艺术素养测评两个概念的对比中得出结论。传统意义的艺术素质测评一般是指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入测验、面试、情景模拟的方法来考察学生的艺术审美、艺术个性以及在某个领域的发展潜力来进行科学客观的测量。其评定的标准是将考试某个指标进行量化,参与评价的指标都有着非常精确的数据划分,并且强调考试或者测验的行为,用具体确切的分数来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做出判断。由于传统教育评定观念的既定印象,人们对“测评”二字往往容易理解成选拔和鉴定,在“艺术测评”片面的认定为是对艺术特长的选拔上,实则不然。“综合素质测评”在我国近年来有了飞越式的发展,对于艺术课程的评定主要内容已经涵盖至全体学生,涵盖至学生学习艺术的各个环节与过程,艺术课程的评定包括学生在艺术课堂中的主动体验;学生学习艺术的能力;强调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动反思。评价的内容包括在校艺术课程的学习与课外艺术活动的测评。校内艺术课程的学习包含学生在课程中过程性的学习与结果性的测评成绩,课外艺术活动包括学生参与校内外艺术活动、学生社团与兴趣小组的情况。将校内外的艺术实践等各种情况综合形成艺术素质测评。
二、中小学艺术测评的发展与特点
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新课程改革语境下诞生的新的评价理念和新的考试与评价制度,是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用“素质教育”来平衡“应试教育”弊端的一项制度保障,其核心观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评价。艺术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评价范畴之一,其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一是2004—2014年,以“审美与表现”为维度的发展阶段;二是2014年至今,以“艺术素养”为维度的突破阶段。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发现和培养学生的良好艺术特长为主要目的
艺术测评針是一项针对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的学生评价。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能分为很多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智能领域表现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有着最擅长的领域与不一样的发展潜力,在对学生进行艺术素养的评价师,保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大标准前提下,还应当坚持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培养与发现学生的艺术特长与为根本目的,估计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艺术活动,通过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的种种发现,来发现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点,发现每个学生的审美感受与不同的表现方式。通过“评价”培样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激励导向,让学生找到自己在艺术学习中的有点与特长,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造就出不一样的学生。通过艺术测评尊重学生在艺术领域内个体发展的差异,发现学生身上不一样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