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合唱学习是学生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习中的必要的和贯穿教材的一项重要内容。合唱教学是学生对于声音控制的一项技能与情感的重要练习。教师要通过组建合唱社团,系统的来指导学生驾驭自己的声音;正确地融入合唱所需要的声音;进行合唱队形练习。在社团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音乐学情,以提升艺术素养为基点,从单声部的旋律巩固练习后再进行多声部练习,再以多声部练习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训练任务。本文以具体的合唱社团实践并结合作品浅说如何在合唱社团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合唱 社团 素养 情感
一、抓好合唱二声部训练,提升“和”的素养
合唱能体现学生的音乐素质,合唱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的综合素养。但多声部教学比较难,对学生以及老师的音乐协作能力、音乐鉴赏水平、歌唱技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二声部教学也是合唱训练过程中的基础,是重点与难点,它能提升合唱中的教唱和弹奏水平。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对二声部的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但由于二声部教学是一个慢的艺术,是一个需要时间积淀才能彰显的艺术。有些教师忽视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忽略二声部的教学设计,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始终停留在初级的水平,也导致教师在二声部教学的技巧以及经验的缺乏,师生在合唱过程中都会得不到更高层次的提高。所以,重视二声部的教学在教师自己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唱专业水平。
对于合唱教学,首先进入初中第一课很重要。教师要了解中学生变声期的嗓子保护,告诉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技巧唱歌,不要大声喊唱。结合教材中的唱唱练练发声练习,在社团中,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练习。告诉学生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方法,轻声演唱,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唱,感受均衡、统一的声音。只要是唱歌或者唱譜,都要求用统一的声音演唱。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声音会变的越来越好。班级也可以结合教材歌曲,练习简单的轮唱、二部合唱,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其次合唱教学可以从轮唱开始,比如轮唱《五月的夜晚》,从让学生聆听、感受二声部的效果到学生自己分析其声部特点,再到师生合作轮唱,最后让学生分声部进行轮唱,层层深入,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学会了一首合唱曲,并且能做到既唱好自己的声部又能聆听整体效果。当学生唱熟了之后,就会对每个音的高低、打开的位置就形成条件反射,由于唱的是同一旋律,只是错开小节进行,学生可以很容易边唱边聆听其他声部,培养学生合唱中的聆听的意识,然后再让他们的声部合在一起就容易了。
二、抓好合唱识谱教学, 提升“唱”的素养
合唱要强调音乐的学科特点,要有音乐素养的培养,要有节奏、旋律、结构等音乐知识的掌握。也要有学科综合、情感体验、理解多元文化等等要求。识谱教学,在社团活动中一直是合唱教学中的难题。如果学生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更有利于他们进行音乐欣赏、合唱表演。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识读乐谱的练习,但又不能过分强调识谱教学的重要性,否则,不但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还会影响学生学习合唱的积极性,冲淡他们进行合唱表演的兴趣。《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这就说明它不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目标,只是一种工具,怎样用好这种工具,当然是因学生而异。初中学生几乎是没有一点识谱的能力,如果要求他们在合唱歌曲时先唱谱,无形当中就会因为太难而让他们望而却步。但是如果先利用简单的歌曲或他们熟悉的歌曲进行识谱的训练,他们就会感到,原来自己可以唱,就会改变他们对识读乐谱的看法,进而提高他们合唱的兴趣。会识谱,就能理解合唱的节奏。教师还可以利用乐器来提炼音乐的节奏。
三、抓好合唱情感教学, 提升“团”的素养
看过一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影片打动我的不是故事情节,是一班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美妙的合唱。他们调皮捣蛋,他们自暴自弃,他们所在的寄宿学校被戏称为“池塘之底”……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遇到了音乐,学会了如何合唱,他们如天籁般的优美和声,让一切都有所改变。因此,合唱社团活动要能抓住学生的情感,提升团队合作的素养。一首合唱音乐作品成功与否,情感线是评判的标准之一。要让学生能更好地获得情感的体验。合唱时,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的情感带入到作品中去。学生再进行情感的传递,让更多的听众因合唱愉悦、因合唱动情。合唱作品取材于生活,学生在进行社团表演的时候,就要表现生活。初中的学生在认知上有了长足发展,对于生活相关的实物有清晰的感知。合唱时,教师要启迪学生与相关的生活经验与背景相联系。让体验合唱的过程,成为体验情感的过程。教师可以运用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师生互动,在合唱与情感之间搭建桥梁。这样的合唱会充满生命的张力,充满情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