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莲湖小学 马小红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5-05-13

  摘要:为了更好地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音乐教学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与文化素养。本文立足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探讨了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当中的教学策略。并就小学音乐教学上教师融入传统文化要素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微观层面的探讨解析,并提出了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能改良小学音乐的教学方法,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教师做好素质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在艺术审美方面的能力切实有效地得到提高,真正为学生奠定良好的音乐艺术基础,为将来培养出优秀的音乐人才做好铺垫。音乐审美领域涉及对文化要素的审美,如果小学生无法理解音乐艺术作品中蕴含的一些文化要素,就难以对其审美价值、音乐艺术价值进行欣赏和判断。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从文化素质的培养入手,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理解力。我国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内容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这些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财富,都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宝贵资源,同时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小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觉性的良好素材。本文结合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问题,展开详细探讨。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

  小学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是文化传承的关键途径。因此,小学音乐教育天然承担着传承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以及培养文化接班人的职能。文化教育属于无形的素质教育,教育的成果很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核,也很难通过设置标准化的考题,考查学生在接受教育后,其文化素质的发展情况。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不同程度存在忽视文化教育,片面重视音乐知识教育和音乐技能训练等方面的问题。这一方面使很多学生在音乐能力发展上综合素质低下,无法判断很多带有文化要素的音乐作品的价值与含义。同时,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低下,不了解文化跟音乐之间的关系,无法正确定位和解析音乐作品的文化风格、文化地位、文化价值。这与小学生本身文化素养相对较差、缺乏文化理解力、文化积累相对薄弱有关。同时,也与小学音乐教学中不重视文化教育有关。教师的教学成果高低跟文化教育工作落实的情况不挂钩,这使得很多教师在音乐教学上,只关注知识讲解与技能训练,而对于小学音乐教材中一些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音乐作品、音乐内容有所忽略,在其文化价值与含义的解析上往往一笔带过,不注意从文化教育角度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和音乐素养。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 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自觉性

  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体系的形成,主要是借鉴参考西方现代全日制标准化基础教育模式。因此,在小学音乐的基础教育中,主要的音乐知识都是以西方近现代音乐、音乐理论为主干的。例如,简谱、五线谱、音调、音高、音准这些概念,都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概念。同时,在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上,也以西方古典音乐和近代、现代音乐的内容占比居多。而我国古代的很多传统音乐作品,因为在表现形式、音乐体系上无法纳入现代西方音乐体系中进行表达,导致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关中华传统音乐的内容较少。这使得学生很容易在音乐学习中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导致一些缺乏文化判断力和文化自觉性的小学生,在无形中产生崇洋媚外、一味推崇西方音乐艺术而轻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不健康心理。所以,十分有必要通过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音乐艺术发展上的贡献。这可以防止学生因为受到学习内容的影响而形成音乐上的唯西方论,以及轻视民族文化的不良心理。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文化观念,让其对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音乐文化发展上的贡献和地位产生更为清晰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音乐教育是典型的素质教育,音乐艺术有丰富娱乐生活、展示技巧、进行表演的功能性作用。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记住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培养其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鉴赏力,提升学生在音乐艺术领域的综合素养也十分重要。在音乐审美领域,有很多涉及文化要素的审美,如果小学生无法理解音乐艺术作品中蕴含的一些文化要素,就难以对其审美价值、音乐艺术价值进行欣赏和判断。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育活动中,只有从文化素质的教育入手,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理解力,才能为小学生音乐艺术综合素养的发展助力,为学生奠定音乐艺术方面的良好基础。

  3. 促进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教育天然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功能,教育活动不仅仅是为教育对象掌握知识、学习技能服务的,同时也具有传承文化、推动文明延续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固然重要,而通过理解认知音乐中蕴含的文化要素,使学生具备文化理解力和文化鉴赏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能。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在经济方面已经跻身于世界一流经济大国的行列,但是在文化方面,我国在世界的文化影响力还无法跟欧美国家相比。因此,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取得跟世界其他国家文化的同等地位,让中华文化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尊重,让中华文化获取到文化话语权。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基础教育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1. 歌曲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主要教学内容是教学生学习歌曲,如果基于歌曲中蕴含的文化要素、文化内涵进行解析,对音乐歌曲作品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进行深入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从文化角度理解歌曲、学习歌曲,从而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以及文化审美能力与理解力。

  2. 乐器教学

  小学音乐中的器乐十分丰富。因此,在器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我国民族音乐中器乐的由来和发展,在讲解一些民族器乐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基于传统文化发展史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很多器乐最初是怎样产生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不同器乐之间的传承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