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教学是将音乐艺术付诸实践的过程。有效开展音乐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陶冶情操,激发灵感,提升综合素养。文章主要以欣赏课《欢乐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为研究方向,以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为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还要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实现以美育人。
关键词:音乐核心素养;《欢乐颂》;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
开展音乐教学,需要积极组织不同形式的音乐艺术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和提升审美、文化认知等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这门课程表面看上去并不复杂,即写教案和上课,但其内涵极为丰富。教师在教学中的一次又一次耐心讲解,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让师范学校学生受益颇多。
首先,对于教学设计与实施这门课程整体的学习过程进行简单的梳理:刚开始通过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对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有一个概念的辨析,课程形式包括个人设计、感悟与思考以及小组合作等。其次,通过寻找优秀教学案例及观摩授课视频总结出教学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教学设计的注意要点、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基本步骤,思考教学实施应该怎样良好地展示教学设计意图,梳理总结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理念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教学过程步骤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环节、新课教授、拓展巩固、布置作业、课堂小结及最后的教学反思部分。此外,评课以及评课的标准包括:第一,总体评价(宏观评价),如整节课的结构好不好,教学目标实现得是否充分等;第二,中观评价,如评价教学过程;第三,微观评价,针对某一点或某一细节进行评价,优缺点都要兼顾,评价落在实处。下面就部分重点内容来阐释一些感悟与心得。
一、教学设计
通过本学期的课程以及教师与学生的集体讨论与思考,笔者了解到教学设计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所教学生的特点,把教学要素规范排列,明确有效的教学方案,具体涉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其中,教学设计重在教学和设计的过程,教学设计之初会比较理想化,主要考虑的是通过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教学设计和实施都要依赖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参考,但是课程标准只提供了一个理论指导方向和教学的理想状态,具体的设计还要考虑学生的现实情况。
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教什么、学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笔者认为,要想写好一个教学设计,首先不可避免要注重的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除了要描述章节及其前后的逻辑关系,还要注意每一章节的内容导入。要做好教学设计除了对教材的熟练掌握外,更关键的是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要包括学段分析、学习基础分析(知识储备、能力储备)、学习需要分析,要对学生学段的基础、该年级学生应然状态以及实然状态三方面入手,准确掌握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等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教师不能用自己主观意愿来进行教学设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设计。笔者认为,没有最好的教学设计,只有最合适的教学设计。音乐教学设计重要的是从研究教材开始,研究教材里的所有相关乐曲。关于乐曲的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聆听,在此期间,不仅要对音乐进行反复聆听,而且还要适当融入一些音乐要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中体验音乐的美妙,最后达到提升音乐核心素养的目的。
《欢乐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爱满人间”中的乐曲,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对于音乐歌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欣赏课《欢乐颂》具体教学目标设计为:第一,学生能够跟随教师钢琴伴奏熟练演唱《欢乐颂》并能背唱;第二,学生通过欣赏、演唱、讨论等方法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及其对人类音乐的伟大贡献;第三,学习该歌曲,引导学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进而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且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
若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实践。对于教师来讲,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以增强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目标,经过一系列的细化处理之后,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聆听是最为关键的,学生若想积累更多的音乐知识,前提就是要做到多听、多看。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中,增加了聆听乐曲导入的内容。聆听教师弹奏的贝多芬作品《献给爱丽丝》,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可以与本节课程的教学相衔接。因为是欣赏课,所以找不同的音频让学生对比聆听,有童声版本的、有合唱版本的、有短视频版本的等等。在欣赏教学中,歌唱是非常有效的活动。让学生的嘴巴唱起来,比单纯进行聆听更能让其印象深刻。学生听着教师的钢琴弹奏,在哼唱的时候可以采用“Lu”的节奏,从而更好地掌握乐感。图谱可以让音乐可视化,教师可以设计旋律音高阶梯图谱,边用手指阶梯,边带学生唱音高,感知主旋律的音高位置。
毋庸置疑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占据不可忽视的主体地位,因此要激发出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本节课作为一节音乐欣赏课,主要以聆听音乐为主,但是要想提高聆听效率,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则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感知方法。在本节课程设计中,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与听辨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其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实施
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学实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因此,在选择或者编写教学实施方案过程中,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教学环境,选择最适用的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成效。教学实施是课堂的重点部分,师范学校学生先进行教学设计,然后不断修改,再把教学设计付诸教学实践的过程就是教学实施,学生模拟教学,师范学校教师针对学生教学情况分别点评,提出修改意见等。整个过程也是师范学校学生自我学习与提升的过程。整体来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语气抑扬顿挫,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笔者认为要尤为注意以下四点。
(一)选择多元适用的音乐教学模式
第一,对教师而言,在日常教学期间,应结合自身教学优势,选择有效的教学语言。由于没有学生的实际参与,学生在模拟教学的时候并不能很好地使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身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尽可能多地选择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方面有助于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