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莲湖小学 马小红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5-05-13

  3. 舞蹈教学

  在小学音乐的舞蹈教学方面,教师也可以在舞蹈的伴奏音乐中,使用中华传统音乐、民歌音乐,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要素的解析,向学生讲解背景音乐来源于我国哪首传统音乐作品,该作品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并详解作品的情感跟舞蹈动作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舞蹈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与文化自觉性。

  四、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策略

  1. 介绍音乐背景,理解传统文化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很多的音乐作品本身就是传统民歌,或者是改编自我国古代的音乐作品,教师通过把这些具有传统文化要素的音乐作品进行基于文化背景的解析,可以让学生从了解背景入手,学习音乐,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理解。

  如在歌曲《茉莉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茉莉花》的曲词来源作为切入点,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讲解,告诉学生这首歌曲是中国民歌,最初起源于江苏南京地区民间流传的地方民歌《鲜花调》。教材上教授的《茉莉花》,是我国音乐艺术领域著名作曲家何仿在参考借鉴了六合调民歌的基础上改编形成的,这样通过对歌曲中蕴含的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要素进行解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对歌曲中蕴含的文化知识、文化要素进行深刻理解,这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力、艺术审美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创设良好情境,体验传统文化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主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创建可以为教育对象带来深刻体验感、参与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情境活动的过程中,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以情境活动充分调动教育对象的视觉、听觉感受,从而为教育对象提供立体化、多层次的知识体系,这可以让学生的理解更为充分,体验更为深刻,从而有效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把情境教学法用在小学音乐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其中一些包含中华传统文化要素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体验传统文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产生直观的体验,这对学生了解传统音乐作品,理解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百鸟朝凤》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由中央音乐乐团演奏的《百鸟朝凤》唢呐曲视频,让学生通过听音乐,感受其中的民族音乐风格,使学生对歌曲产生深刻的体验,形成对民乐的有效认知。

  3. 通过乐器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乐器方面的教学,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关乐器方面的教学内容很多是我国的传统乐器,如唢呐、二胡古筝、古琴、琵琶、笛子等。在这些乐器的知识和曲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该乐器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产生、地位、跟其他乐器之间的关系、著名的乐曲等入手,进行乐器相关文化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以听故事的方式,对很多中华传统乐器背后蕴含的文化知识进行了解,这一方面可以丰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趣味性的乐器知识讲解,培养学生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

  如在“二胡”的乐器教学中,教师可以简单讲述二胡源于唐朝时期的奚琴,在发展过程中经历过马尾胡琴等若干阶段,跟京胡、板胡的关系,等等,通过进行音乐文化史知识的拓展讲解,在乐器教学上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使得学生在了解乐器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到跟乐器知识有关的文化背景和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这对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心具有积极意义。

  4. 引入中西方音乐文化,进行对比教学

  因为目前小学音乐教材在很多音乐知识点的解析上是以西方音乐理论为基础的,尽管教材中不乏很多中国传统音乐的知识,但解析方式依然是以西方的音乐理论为标准的。因此,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自然会形成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主导的思想观念。本文认为,在不改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应立足中西方音乐的差异,引入文化对比教学。通过对一些音乐知识和概念,引入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视角的解析,通过中西文化对比,使学生形成音乐文化认知方面的判断力。

  如对于简谱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简单讲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五音宫商角徵羽的有关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简谱的同时,了解到它跟我国传统文化中音乐记谱方法的对应关系。再如对于弦乐器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把小提琴、大提琴等弦乐器跟我国的二胡古筝等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了解到我国音乐中的弦乐器跟西方的对比关系。这样通过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对比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丰富音乐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从而以音乐学习的角度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一定的了解。

  5. 开展主题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在课下组织学生开展各类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歌曲演唱、器乐演奏、音乐欣赏方面的活动。教师要组织学生以歌咏会的方式进行演唱,或指导学生成立兴趣小组,由教师推荐素材,准备多媒体视音频设备,为学生提供传统音乐欣赏观摩的活动。另外也可以准备一些适合少年儿童学习的中华传统乐器,如笛子、箫、古筝、古琴等,进行器乐的学习和练习。这样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经常接触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感受音乐文化,从而培养其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审美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这对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更好地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综合以上观点,要在小学音乐的教育活动中通过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要素,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并以教育的文化引导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那么教师一定要注意从兴趣培养入手,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避免使用强制性的手段向学生灌输传统文化知识,命令学生进行民歌和民族乐器的训练,只有采用兴趣引导、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主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的心理,才能通过有效的音乐教育手段,培养学生主动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历史·现状·问题——中小学音乐学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回顾与思考》,《中国音乐教育》2019年第1期。

  [2]曾佳《浅析如何以传统文化为契机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策略》,《课堂内外·教师版》2021年第11期。

  [3]李一丹《探讨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读与写(教师)》2021年第1期。

  [4]李燕《小学音乐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探究》,《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