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三项驱动”助力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教学

作者: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实验小学 陈新珠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5-02-21

  以三年级下册《月光下的凤尾竹》课堂教学为例,本课曲目是展现傣族青年男女生活风貌的抒情民歌,悠扬的葫芦丝音乐为曲目平添了一份宁静、柔情的美。本课教学中,教师首次向学生展示乐器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情绪特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葫芦丝乐器教学的渗透和曲目实用技能的培养,带学生学唱这一经典曲目,切身感受民族乐器的独特之处,充分认识葫芦丝的发声特征与音色情绪。为切实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教师可以将葫芦丝作为学生长期学习的器乐项目之一。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将实物教具葫芦丝带入课堂,请学生传看、触摸、尝试吹奏,感受葫芦丝的形状、质感与葫芦丝独特音色的内在联系;而后,教师用葫芦丝吹奏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感受到葫芦丝独有的音色美,初步产生对葫芦丝乐器的喜爱;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吹奏与基本指法练习,使学生初步接触葫芦丝演奏,了解基本演奏规则,培养实用技能。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葫芦丝兴趣社团,每周三、五放学后举办社团活动,包括曲目教学、自主练习和教师指导。持续性能力培养训练和丰富的课内外实践任务使学生对葫芦丝越发喜爱,吹奏越发熟练。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练习吹奏葫芦丝曲目,在大型文艺活动中踊跃上台表演吹奏,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表演欲求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认知驱动,锤炼音乐文化品质

  1. 丰富课堂内容,拓宽音乐文化视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渗透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要素,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通过在课堂上灵活补充传统音乐文化常识的方式,为学生拓宽音乐文化视域,从而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例如,五年级上册《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本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欣赏优美的国际曲目,从中感知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进而丰富自身情感体验,提升舞曲类音乐的鉴赏能力。从欧洲的母亲河到中华儿女的母亲河,教师找到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黄河曲目”,并设计对比鉴赏的教学环节。课堂上,教师播放了《保卫黄河》《黄河颂》《黄水谣》《黄河船夫曲》等知名曲目,学生从这些曲目中感受到那份炽热的爱国之情,与《蓝色多瑙河》浪漫多思、优雅沉郁的民族精神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挖掘本民族音乐教育元素进行拓展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素养。

  2. 联系生活实际,启迪时代音乐思考

  音乐具有传承性。优秀的音乐曲目能经受住历史的洗礼,历久弥新,光芒不减,代代传承下去。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以本民族历史发展为文化探究主脉,追本溯源,为学生分享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音乐,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历史的变迁与音乐的发展变化,进而生发出深度思考,对中国不同历史时代音乐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以及二者的内在联系产生深刻的见解。

  以六年级上册《春天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为例,这首歌曲以改革开放为故事背景,抒发了人民对国家建设突飞猛进的喜悦与感恩之情。“春天”在曲目中不仅是一个季节,还是一个有关现代化建设的隐喻。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本课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要义,感知音乐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体会音乐中流传的时代发展信息,正确认识音乐的价值与特征。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发放阅读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华民族的伟大转折”,并为学生播放纪实类视频“深圳经济特区跃进的二十年”。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这一段历史的前提下,才能听懂“春天”的隐喻,才能深刻、正确地理解音乐情感。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立足音乐视角感受到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变化发展,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可见,联系生活实际拓展相关音乐文化常识,有助于学生站在时代的背景下思考音乐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兴趣驱动、任务驱动、认知驱动的“三项驱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亲身经历感知音乐重要价值、强化音乐实践能力、丰富音乐艺术品质的过程,由精神建设到能力实训,由实操教学至理论拓展,形成自上而下、相互促进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注意学情、教材内容与独立课程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使课堂设计更贴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更具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汪佳鑫.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J].知识文库,2021(22).

  [2]邹小慧.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小学生(下旬刊),2021(12).

  [3]郑婷婷.小学音乐教育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2021(46).

  [4]温惠琼.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承的策略[J].中小学班主任,2021(14).

  [5]焦亦慧.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分析[J].戏剧之家,2021(3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