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基于融合的小学古诗词单元教学——以三年级《诗韵悠悠》单元教学为例

作者: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屠园初级中学 臧翔翔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项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4-11-21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66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99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传承与弘扬中华古诗词文化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开展古诗词吟唱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感知诗词艺术的思想情感,传承中华传统诗词文化。

  单元教学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关注单元中名各个课时教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学科知识白的融合性,从而实现深度学习、提升综合素质。以下笔者以苏少版三年级上册《诗韵悠悠》单元的教学为例,阐述基于学科融合理念的单元主题确定、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活动安排以及教学评价方法等教学策略。

  一、分析内容,确定单元教学主题

  单元主题设置是将分散的知识进行整合,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分析教材中音乐作品的关键特征,根据不同地域差异与学生的基本情况设定符合课标的教学主题。

  教材苏少版第五单元上册《诗韵悠悠》共边选编了《读唐诗》《游子吟》《小儿垂钓》《登鹳雀楼》《长歌行》《静夜思》等六首诗歌作品。其口中《游子吟》表达了母亲对童年孩子的关爱以及作者对母爱的赞颂。《小儿垂钓》通过诗歌的韵律美,表达儿童钓鱼时天真的形象。《读唐诗》为现代创作的儿歌作品,表现了儿童在读诗时的有趣场景,表达了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长歌行》:为汉代乐府诗作品,表达了勉励儿童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主旨。《登鹳雀楼》《静夜思》则通过“画”唐诗和诵读,补充了教学内容。

  通过对以上作品内容的整理、归纳以及整体单元视角下的思考,我们将本课时单元教学的主是题设置为“探寻诗歌里的童年”。通过对比学习不同的诗歌作品,探寻诗歌里的童年,体验不同诗歌中相同的童年趣味。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作品,感悟诗词与音乐艺术的魅力。

  二、聚焦主题,设定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单元目标的设定,明确学生要通过单元学习掌握什么技能,理解什么音乐文化,最终要培养学生形成什么样的品格、能力等问题。围绕通过对以上作品内容的整理、归纳以及整体单元视角下的思考,我们将本课时单元教学的主是题设置为“探寻诗歌里的童年”。通过对比学习不同的诗歌作品,探寻诗歌里的童年,体验不同诗歌中相同的童年趣味。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作品,感悟诗词与音乐艺术的魅力。

  三、围绕目标,设计融合教学活动

  (一)明确单元结构

  单元课时设计是在以课程标准为指引下、在单元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对单元知识的重新规划与整合,是对零散知识的再建构。根据教材选编的诗词作品,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将本单元设计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游子吟》《小儿垂钓》。表演唱《游子吟》,欣赏体验《《小儿垂钓》。课型:演唱与欣赏。

  第二课时:学习《长歌行》《读唐诗》。对比体验唐诗、汉乐府、现代儿歌作品之间不同的艺术特色以及文化内涵。课型:欣赏与体验。

  第三课时:学习《登鹳雀楼》《静夜思》。跨学科融合,体验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演唱与朗诵的不同艺术特色,培育核心素养。课型:配乐诗朗诵与音乐游戏。

  以上三个课时分别通过演唱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创意实践、艺术表现、审美感知,通过欣赏与体验实现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通过音乐游戏与配乐诗朗诵实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不同维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制定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是基于单元目标基础上进一步的细化,根据核心素养的单元培养目标我们设定了单元学习目标,分层逐步实现单元目标。o 《诗韵悠悠》单元的核心主题是诗词吟唱,通过对诗词歌曲的学习过程理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实现跨学科融合学习。

  根据以上课时结构的设定,第一课时为“歌表演”,通过演唱与表演歌曲的过程实现核心素养中创意实践、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维度的培养目标。第二课时为“欣赏与体验”,通过欣赏《长歌行》与《读唐诗》两首作品,感知不同时代的作品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魅力,实现核心素养中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两个维度的培养目标。第三课时为“配乐诗朗诵与音乐游戏”,通过对诗词作品的创意表现等体验活动,实现核心素养中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两个维度的培养目标。

  (三)设计教学活动

  单元设计从视觉体验--听觉体验-——肢体体验,是从表层体验到深层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逐步对音乐不同要素产生感知,逐步提升学生音乐审美思维,培育审美感知能力,从而持续保持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如,2《诗韵悠悠》单元的三课时教学活动中,第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诵读活动,将学生进行分组,一组作为背景配乐伴唱,一组进行诵读。第二课时欣赏两首诗词作品,分别让学生表现说与唱的不同部分。第三课时教师可以将前两课时的教学内容作为背景音乐为诗朗诵配乐或者设计音乐游戏、画歌曲旋律线与诗词音调的旋律线,对比二者之间的异同等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体验音乐课堂的乐趣。总之,音乐课堂的有效学习一定是在学生充分参与下的体验活动过程中发生的,通过有效的体验活动设计,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感知诗词与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持续保持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之情。

  四、强调达成,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音乐单元课程评价是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所设定的科学评价工具,通过系统地收集与分析,对单元学习过程进行科学判断,为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积累数据。单元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过程实现学生的自我检测,为进一步学习树立信心与动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单元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与方法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开展单元评价。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二是评价维度的多元化,三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合理设置评价的难度,在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的同时找出问题与不足,实现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