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民乐专业师资匮乏,教学交流平台较少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大都毕业于师范类高校,采用的是西方音乐课程教学体系,以钢琴和声乐教学为主,民乐师资匮乏。而开展江南丝竹演奏与合奏教学需要擅长演奏民族乐器,并且有民乐团排练经历,可是,很多中小学音乐教师对于江南丝竹缺乏学习和了解,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不具备江南丝竹教学的能力,无法胜任江南丝竹教学。
由于师资匮乏,上海市江南丝竹教学交流、展演活动较少,大部分活动的宣传推广范围局限于学校或区县,没有形成品牌的市级艺术活动。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的成立,推动了中小学江南丝竹发展,但是,其丰富多彩的教学交流活动仅在联盟单位间开展。因此,需要继续扩大号召力,搭建更多面向全市中小学的江南丝竹教学交流平台,形成上海市中小学江南丝竹艺术教育特色,吸引全市乃至全国更多学校加入江南丝竹传承队伍,拓展江南丝竹在中小学的普及和发展。
3. 学界缺乏中小学江南丝竹传承的综合研究
至2021年,关于非遗进校园已经有千余篇研究文献,三百多部相关著作,但是中小学江南丝竹传承研究却较为少见,还没有著作出版,仅有5篇文献。其中2篇文章以陆行中学南校为研究对象,研究该校江南丝竹传承活动的内容、途径、方法和成果。但是,大部分学校开展非遗活动过于表面化、流于形式,江南丝竹传承即将陷入濒危状态,并列举了教学案例进行策略分析。基于现状可见,大部分研究内容局限于学校的成果或者江南丝竹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学界尚缺乏对于中小学江南丝竹传承问题与对策的系统的综合研究。
三、上海市中小学江南丝竹传承与发展策略
中小学传承江南丝竹要探索“文化传承”“教学传承”“师生共学”“联动发展”的创新模式,即将江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普及江南丝竹文化,实现“文化传承”;开展音乐课程改革,创新教学形式,编写教材,拓展课外艺术实践内容和形式,进行“教学传承”;加强音乐教师江南丝竹教演培训,通过江南丝竹教师乐团带动学生乐团发展,开展“师生共学”;建设市级江南丝竹教学科研团队和交流平台,引领并带动上海市中小学在江南丝竹教学科研和乐团建设等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实践“联动发展”。
1. 开展“文化传承”,积淀江南人文底蕴
中小学江南丝竹“文化传承”的目的在于:普及江南丝竹文化,营造江南丝竹学习氛围。中小学校可从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来实施。
第一,精神文化方面,通过在校园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和”文化,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和重视江南人文内涵,深层次地启发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面向全校定期开展江南丝竹艺术实践活动,每学期举办一场江南丝竹讲座、一台江南丝竹专场音乐会,鼓励全校师生同台展示、积极参与,旨在“传承江南文化,丰富校园文化”。通过举办活动,全校师生聆听丝竹音乐,演奏江南丝竹,浸润江南文化,提高音乐素养,提升道德修养,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第二,物质文化方面,将江南丝竹元素运用于中小学校园建设,例如,采用江南丝竹音乐作为课间铃声,在每日的反复聆听中,使学生熟悉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感受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艺术魅力。另外,可以在校园中建设民族音乐排练厅、音乐厅,采用江南元素布置,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实际教学和艺术实践需要,而且营造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氛围。
2. 开展“教学传承”,落实以美育人、立德树人 (1)开展音乐课程改革,创新教学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四条指出“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我国中小学的音乐课程应当以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为主要教学内容,所教授的内容可以涉及中国民歌、小调、戏曲、曲艺等。
第一,音乐课程建设应当根据学校教师队伍情况来设定。学校应鼓励与支持教师探索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校本音乐课程,没有民乐教师的学校可以开设“江南丝竹欣赏课程”“江南丝竹体验课程”等,引导学生欣赏、演唱江南丝竹音乐,普及民族音乐。开展民乐教学、以民乐为特色的学校可以在音乐欣赏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民族器乐演奏课程”“江南丝竹合奏课程”等。
第二,中小学音乐课程应当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线下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线上的教学资源,例如乐团表演视频、名师教学微课等。组织教师团队编写《中小学江南丝竹音乐欣赏》学材和《中小学江南丝竹演奏教程》,让学生系统学习江南丝竹练习曲和乐曲,结合开展每周定期训练和乐团排练,教授中小学生逐渐掌握江南丝竹传统作品的演奏技巧。并鼓励教师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传教学视频,公开教学资源,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交流与分享教学经验,进而修改完善中小学江南丝竹教材,逐步提高中小学江南丝竹教学质量和水平。
(2)拓展课外艺术实践内容和形式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江南丝竹课外艺术实践,既能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演奏、感受和学习江南丝竹,培养艺术表现素养,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第一,开展校内民族音乐知识竞赛,提高民族音乐素养。中小学可以每学期举办一次民族音乐知识竞赛活动,普及民族音乐知识,激发对民族音乐的追求和渴望,培养他们勇往直前、努力拼搏的优秀品格,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举办江南丝竹名家讲坛。每学期邀请江南丝竹传承人、民族音乐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在校园开展专家讲坛,进行教师座谈会。通过线上平台宣传推广,并且面向全网进行现场直播和录播,邀请校外专家开展线上研讨,将影响面辐射至全国。
第三,组织课外江南丝竹艺术实践,渗透德育理念。要领会江南丝竹传承的精神和真谛,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每学期组织江南丝竹乐团学生去民间乐社采风,走出课堂,了解地方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采访民间艺人,了解他们对于江南丝竹文化的追求、热爱和坚持,向传统学习、向传统致敬,增强学生保护、传承和创新江南丝竹的决心和信心。
第四,积极参与江南丝竹展演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组织学校江南丝竹乐团积极参与国家级和市级的江南丝竹展演活动,通过前期排练准备和舞台上的历练,在激发学生演奏技艺的同时,亦能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开展“师生共学”,培养师生集体荣誉感 (1)建立江南丝竹教学研究梯队和教师乐团
中小学可以配备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的优质师资,例如民族乐器表演与教学研究方向的教师。以推进民族音乐教学和江南丝竹课程建设为目标,加强民乐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组建江南丝竹教师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