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立德树人理念的深度推进,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要更好地以音乐欣赏课程对学生实施有效美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有所了解,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文化自信,推动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析;
1 引言
音乐教学一直是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欣赏音乐又是所有音乐课的基础。学生只有学会欣赏音乐,才能真正地理解音乐,才能把握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和情感美,才能将自己的创造力、鉴赏力、判断力和思维发散能力融入音乐中,真正将音乐作为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艺术情操。
2 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要求解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当前新课程标准中对音乐欣赏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以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审美、有效联想、积极创造。
2.1 发展音乐素养,培养兴趣爱好
音乐是全世界通用语言,是推动学生有效审美的核心一环。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五育并举,以音乐推动学生有效审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同时以音乐自身曲调的悠扬、元素的丰富、技法的多元,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保持浓厚兴趣。
2.2 注重音乐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创造
小学音乐教学的落实,不仅要让学生有效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要让学生开展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包括演奏、演唱、聆听、即兴表演、游戏互动、乐器展示、舞台剧等多种方式,在丰富的音乐实践中增强学生音乐学习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推动学生潜能开发的同时,发展学生音乐素养。
2.3 关注学科融合,推动全面美育
音乐既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又可以与小学阶段学生所学课程有效融合,更好地使学生感受音乐的流动性、审美性和多元性。例如,在语文课堂就可以通过音乐为学生营造恰当意境,发挥学生学习创造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要更好地关注音乐本身在情感、表演、联想、想象等方面的优势。让学生借助音乐学习创新,激活学生情感体验,推动学生审美创造,使学生感知音乐的多元价值。
3 小学音乐欣赏课的现状
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是希望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艺术情操,课堂上通常通过听音乐营造宽松祥和的氛围。但是,目前部分音乐教师认为音乐欣赏课应以课本中的音乐背景、音乐知识和音乐文化为主要内容,他们希望在课堂中多给学生讲解有关音乐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于注重音乐的文化素养,难免本末倒置。小学生本身年纪就偏小,音乐文化素养对小学生而言可能有些难以理解,所以音乐教师在课堂中过多地讲解音乐文化知识,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数学等知识时十分认真,而对于音乐课堂不太在意,即使教师在音乐欣赏课堂中播放一些让人陶醉的音乐,仍有可能会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中交头接耳,影响课堂纪律,想听音乐的学生被打扰以后听得也不是很顺心,从而影响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4 优化小学音乐欣赏课堂的有效措施
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工具。音乐课堂与其他课堂有所不同的一点是,在其他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教材和多媒体技术等给学生讲解知识内容,而音乐仅通过教材和多媒体的结合给学生讲课是不够的,音乐课堂需要乐器、多媒体和教具学具等多种素材结合。通过乐器和教学工具的使用,学生可以在现场感受到不同乐器弹奏出来的声音之间的差别。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教师在弹奏乐曲时可以通过弹奏一些活泼愉快的音乐,提高小学生对乐器弹奏出来的音乐的接受能力。教学教具例如硬纸板、彩板等都可以发出比较动听的声音,能帮助学生掌握乐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
教师应综合训练和培养学生不同的感官。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学习的时候通过多种感官结合学习,会获得更准确、更有效的学习知识内容。有人说音乐通过听觉就可以了,与视觉无关,其实在音乐的学习中,音乐可以通过形象化的图像,营造美好的审美环境。听觉的学习在音乐的欣赏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听音乐不仅是简单的听乐曲,而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了解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情绪感受。音乐教师在教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等引领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中。视听结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多样化的情感。音乐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不同的音乐所表达的音乐也各有不同。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通过歌唱表达自己的情感,歌唱是掌握音乐旋律和音乐节奏的最好方式。另外,音乐教师也可以通过在音乐中添加一些动作,例如通过用手指向自己的心等简单动作体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时,音乐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乐曲,让学生听后自己进行演奏,学生在演奏的同时可以加深对音乐旋律和结构的了解。
教师应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提及小学音乐欣赏课,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聆听,但是在聆听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头脑中生成画面感,并让学生积极有效审美。
首先,让学生养成持续聆听的习惯。对于各种音乐并不是一次聆听就能够有效捕捉,尤其是对一些音乐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而言,要求他们一次记忆音乐的旋律,这是非常困难的。故而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音乐节奏,根据音乐的旋律来做出相应的肢体反应,更鼓励学生用自己手边的一些物件来打拍子、唱旋律,这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深度聆听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聆听过程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改变学生随意聆听的习惯,有的学生边看书边聆听,单纯将音乐当成了背景,还有的学生在聆听音乐的中间打断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都不是良好的聆听习惯。音乐欣赏课首先要让学生集中精力聆听,静下心沉入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中。当学生可以沉下心靠近音乐时,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聆听。在音乐欣赏中,要让学生尝试去把握乐曲的一些鲜明特点,如标志性节奏、音乐演奏所使用的乐器,并尝试把握音乐所传递出的情感。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对几首音乐进行对比聆听,帮助学生发现其中的异同,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逐步有章可循。
教师应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尝试进行音乐剧的表演。这样更能够调动学生音乐欣赏的热情,而且可以营造欢愉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欣赏《野蜂飞舞》这首曲子的过程中,借助教师的讲解、音乐的聆听,学生已经产生了鲜活的学习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创编情景剧,加入自己的一些新奇舞蹈和个性语言,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并让学生伴随音乐做出一些挥舞翅膀、快乐飞翔的动作。结合剧情的需要,学生还可以加上一些夸张的语气、表情以及精彩的互动,从而更好地展现学生的学习创造力,推动音乐欣赏视听结合。一些打击乐器的运用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如在《四季童趣》欣赏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串铃、响板等打击乐器来展示欢快的节奏。让音乐课堂不仅仅成为听觉艺术,更成为学生个性展示的有效平台,诱发学生创新兴趣,有效提升学生音乐素养,音乐表现的热情也能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