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融合教育视域下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研究——以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作者:扬州大学音乐学院 张文博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12-08

  摘要:融合教育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促进特殊人群的全面发展、享有教育公平有着重要意义。基于融合教育理念下的特殊学校音乐教学,需秉持融合的教学理念、实施适合的教学方法、开展多元的教学内容评价机制,并充分利用融合教育平台和音乐软件在教学中的作用,以此提高特殊儿童的心理康复能力、运动能力、认知能力、听辨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在丰富特殊学校教学内容的同时,为融合教育的实现开拓新途径。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学校的功能也开始发生变化,逐步形成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二元并存共进的特色。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地区特殊教育的发展与资源中心,发挥着教育和康复的综合功能。(1)特殊教育学校的出现、发展及转型,促进了特殊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以及特殊教育学科的发展。特殊音乐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与音乐教育的新兴交叉学科,显示出对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并对他们重返社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和艺术教育的不断推进及融合教育的发展,特殊音乐教育作为特殊教育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关于特殊音乐教育现状、课程论、音乐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而在以融合教育理念为主流的现代特殊教育中,需要对特殊学校的音乐教育理念、音乐教学方式、音乐教学内容及评价机制进行一定的研究,形成特殊教育学校独特的音乐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融合教育的实现,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发展。遂笔者选取了在特殊音乐教育上具有代表性的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扬州特校)进行个案研究,该校长期探索实践“融合+适合”教育模式,在遵循盲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建盲童管乐团、合唱团、古筝乐团及舞蹈团等,积极参与多场重大演出并获得多个奖项。此外,学校还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盲人音乐家

  一、秉持融合的教学理念

  融合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使特殊教育需要对象更好地融入社会。(3)特殊音乐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一个分支与手段,其最终的使命是使特殊教育需要对象将学习到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转化为进行社会活动、融入社会的有利因素。因此,在对由特殊教育需要对象构成的群体进行音乐教学时,需要秉持融合教育的理念,在满足其缺陷需求的基础上,推进其增长需求的实现。

  (一)音乐教学与普特融合

  “普特融合”是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教育学校之间相互支持、合作共赢、推进融合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重要途径。(4)音乐作为普特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媒介,既能为普特融合提供一种新的路径,也为普特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融合体验。尤其在对盲生的音乐教学方面,特殊教育学校能够在促进盲生认知能力及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提高其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为普特融合及逆向融合提供条件。扬州特校在音乐教学上注重与普通学校、专业乐团和当地社区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增加盲生融入普通学校和社会的机会。例如,校盲生管乐团曾通过与省内外普通中小学的管乐团进行交流合作演出,与荷兰皇家交响管乐团等国内外专业管乐团同台献艺,为当地社区举行文艺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帮助盲生融入普通学校、融入社会。

  (二)音乐教学与医教结合

  “医教结合”理念在特殊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体现在音乐教学与康复结合方面,即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中加入音乐学习,使盲生的生理和心理得到一定的康复与发展。目前,音乐教学可以融入盲生康复训练的矫正盲态、缺陷补偿及心理康复中。如通过器乐演奏和舞蹈表演课,对盲生的耸肩、缩颈、弯腰等盲态进行矫正,促进盲生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协调发展;通过器乐演奏和声乐课,对盲生进行音高和音色的听辨训练,由此锻炼盲生的听觉能力,减少其在视觉缺陷上受到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将乐器作为盲生沟通的媒介,以此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其主动参与能力,使其在乐器的学习中建立起自信,解决冷漠、自卑、敏感多疑的心理问题。而乐器的学习与演奏可以为盲生的康复训练营造舒适的环境,形成教学与康复的良性循环。学校在盲童管乐团的教学中注重盲生的演奏姿态训练,以及律动与动作编创教学,积极尝试行进管乐,培养他们的舞台表现力。此外,让盲生听辨管乐团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和声音的强弱、远近,培养盲生从复杂的声音环境中区分出不同音响的能力,这在提高盲生乐团配合能力的同时,还能使其听辨能力得到提升。而乐团中的小组学习,可以帮助盲生互相发现演奏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了盲生之间的交流,改善了盲生的心理问题,为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音乐教学与扬长教育

  “扬长教育”既可视为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理念,也可视为盲生音乐教学策略,在发现、利用和提高特殊教育需要对象剩余感官优势的基础上,可以促进特殊教育需要对象的康复和全面发展。由于缺陷代偿,盲生的听力要强于其他学生,因此对盲生实施音乐教育,实质就是一种扬长教育。当扬长教育理念渗透到音乐学科教学时,首先需要对盲生在声乐、舞蹈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等进行评估与了解,发现盲生自身及与他人相比的长处。在了解盲生具体的长处之后,可以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具体的、适合的音乐教育,达到“以长促长,以长促全”的目的。扬州特校本着“发现特长、尊重特长、培养特长”的教学原则,(5)在对盲生进行充分的评估与了解之后,在尊重盲生意愿的前提下,为盲生开设了声乐、舞蹈及十多种器乐课程,并组建四种艺术类社团。其中,管乐团会充分考虑盲生的优势和喜好,根据盲生的身体状况,推荐他们学习适合的乐器。目前,管乐团的教学曲目已达300余首,涉及流行、古典、现代爵士等多种风格和体裁,充分发掘和培养了盲生在不同音乐类型上展现出的优势,以此促进盲生在音乐上的全面发展。

  二、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导致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在秉持融合的教育理念下,还需要合适的音乐教学方式。由于盲生的视觉存在缺陷,他们在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上缺少整体化的经验,因此需要利用剩余感官优势,将抽象问题具象化并进行具体化教学。同时,由于盲生个体间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实施具体化教学的基础上还需要对盲生进行个别化教学。

  (一)具体化教学

  由于盲生在获得信息时的视觉感官受到限制,所以在对盲生进行音乐教学时,需要将作用在视觉感官上的刺激转化或者替代为另一种刺激并作用于盲生能够接收到的感官上,以此获得信息。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盲生的听觉和触觉,将视觉上的抽象信息转换为听觉和触觉上的具象信息。例如对非视觉缺陷的人群进行器乐教学时,可以通过“看示范”的方式让其学习演奏;而针对盲生教学时,则需要将“看”转换为“摸”,通过摸乐器、摸手型、摸嘴型等一系列的触觉感受来获得信息。音乐教学中的另一难题是盲生无法通过视觉获得曲谱信息,虽有盲文乐谱提供一定的曲谱信息,但受内容、形式的限制,仍无法满足盲生在音乐上的进一步需求,因此需要将曲谱转换为声音,形成“有声曲谱”进行传递。扬州特校音乐教师较为注意使用具体的且能让盲生通过触觉或听觉感知到的方式进行教学,如身体需要距离古筝琴身两拳、握住球时的手型等,进而让盲生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身体位置,提高教学效率。在曲谱信息获取上,管乐团教师将管乐总谱以分声部、分乐句的形式演唱给盲生听,并录制成“有声曲谱”上传到QQ、微信群等平台,方便盲生在课下通过移动端下载学习。目前,已经录制了近4万条“有声曲谱”,极大程度上丰富了盲生管乐学习的内容。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