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础音乐教育中识谱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趣味识谱,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考虑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必须保证在进行识谱教学时的趣味性。识谱教学本身的技能性和知识性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感到乏味和枯燥,如果掌握不好正确和合适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容易丧失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注意知识输出的循序渐进、教学时趣味性的摄入和氛围营造。例如面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在识谱教学课堂的开始创设契合的情境,再通过趣味故事导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肢体动作的表达等,有趣味地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步入课程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想象,调动其回忆起类似的生活经历,加深学习记忆,提高课堂效率。为了增加识谱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从音符的形象出发,用生动的比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例如把音符比作小蝌蚪,小短线穿过了小蝌蚪肚子的是中央C的do;如果小蝌蚪站起来就是四分音符,需要弹奏一拍等。识谱时也需要学习节奏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肢体动作,通过拍肩膀、双手击掌、左右踱步、慢走、快走、跑、跳等方式让学生在蹦蹦跳跳中对音乐的节奏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二)视听相结合,可先唱歌后识谱
在音乐学习中,听觉能力直接影响着视唱效果。在进行音乐基础训练时,教师应该关注对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授课时,也可先让学生学会唱歌再补充学习乐谱,这样一来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能让学生在有所收获的同时增强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学生进入音乐课堂时便可适时播放本节课所学音乐曲目,不经意间影响学生的听觉意识,让学生无意中对音准、音高和节奏旋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会演唱歌曲之后,再学习乐谱和演唱技巧,这样的方式可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动力,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降低授课难度。
(三)选择趣味性音乐节奏学习的方式教学
识谱教学涵盖多方面的内容,节奏和节拍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当学生对歌曲的节拍强弱和节奏速度掌握得当后,教学才会更容易开展。在进行音乐节奏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肢体动作来感受节奏变化,例如摇晃身体、拍手、走、跑、跳等。也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准确感受不同节奏的变化,例如不同年龄段的人参加跑步比赛的不同表现、不同动物处于不同情境发出的叫声等。以上两种方式都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使学生乐学。教师要注意恰当选择歌曲,在保持教学趣味的同时注意不偏离教学目标,注意课堂的秩序和连贯性,切忌杂乱无章。
(四)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进行歌曲创编
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音乐课程教学中,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进行识谱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自身的节奏、节拍、旋律、歌词等要素有序进行重组。通过这样的即兴创编活动,提升学生的识谱积极性和识谱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巩固乐谱知识。即兴创编活动也使学生在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收获成就感,加强其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及动力。而学生在学习时的自主能动性对于知识的掌握和探索意义重大。
(五)立足于曲式分析,对比学习乐句的异同,进行识谱教学
小学低年级需要学习的音乐作品较为简易,基本由简单的一部或者单二部曲式构成。一些作品会出现重复的乐句或者变化轻微的乐句。因此在进行识谱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握住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去发现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这样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在集中注意力寻找相同乐句和不同乐句时,其识谱能力和学习专注力也得到锻炼。
(六)熟练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识谱教学
柯尔文手势法,是通过使用不同的手势及高低不同的身体前方位置来表示七个不同唱名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使学生直观地通过身体语言的表现及时调整音高和音准。在进行识谱教学时,教师单凭语言对音符高低进行描述往往不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运用柯尔文手势,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手势及不同的空间位置来使学生辨别不同的音符。如此一来,学生对音符唱名的认识、音高的联想就可以更形象、生动、可视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运用柯尔文手势来学唱简单的音阶,在教学新内容时,学生可以在学唱的同时加入柯尔文手势进行表达,这样一来可以提高音准的准确性,二来可以增加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学习时手脑并用对于其注意力的集中和畏难情绪的缓解都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