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的识谱教学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精准定位、系统梳理,沟通教材中的识谱通道;螺旋上升、循序渐进,搭建识谱学习支架”,由此帮助不同阶段的学生逐步提升识谱能力,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识谱教学;识谱通道;学习支架;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小学音乐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并能在教学中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随着国外三大主流音乐教学法和中央音乐学院新体系培训的遍地开花,识谱教学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然而,综观近几年的一些歌唱课例,可以发现,教师对于识谱教学把握得不够准确,造成识谱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对识谱知识和音乐要素缺乏明显的标示;教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识谱要求不明确,缺乏重点和目标导向;由于学生数量多、课时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课堂实践,教师应挖掘教材、立足学情,整体运用策略,完善评价机制,从而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一、系统梳理、精准定位,厘清由浅入深的识谱通道
提高识谱教学效率的基础是教师必须清楚识谱教学的各个知识点在人音版教材中的呈现序列,通过精准的定位和系统的梳理,挖掘由浅入深的识谱通道,由点及面地将一个个识谱目标落实到一节节生动具体的歌唱课中去。
以“休止符”这一识谱元素为例,教师分析了“休止符”在一到三年级教材中的内容分布图,由此得到一条由浅入深的学习通道,如下表。
从上表可知:休止符的学习从一年级下册开始,一、二年级的教材注重的是学生对这个符号的感性认识和时值体验,到三年级才正式要求学生掌握符号名称,理性地认识符号的作用。借助这样的分析,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个识谱元素的教学时间点,但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内容,仅仅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对学习内容做细致、具体的安排,由点及面地在歌唱课中帮助学生不断学习和强化乐谱知识,从而均衡有序、长效扎实地达成识谱教学的目标。
如在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鸭子》的课例中,在学生完成了休止符的第一次感知学习后,教师可以再次追加两个课例的巩固教学,课例如下。
【案例1】一下第四单元《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结合歌曲《两只小象》的典型节奏:XX X X|XX X 0|进一步感知四分休止符。
教学过程:
1.跟音乐三拍子进行恒拍走步练习(X X X|X X X|)。
2.跟音乐模仿小象的样子进行恒拍走步练习。
3.继续模仿小象的动作走步,当看到老师出示红灯信号“0”的时候停下脚步,“甩甩长鼻子”。
4.动作同3,看到“0”信号的时候和身边的小朋友(小象)“碰碰长鼻子”打个招呼。
5.按节奏“XX X X|XX X 0|”念儿歌。
6.唱儿歌,在“0”处不出声,和同伴点点头。
教学评价:合格级:能基本准确地跟着三拍子走步;良好级:能在“0”信号出现的时候停步;优秀级:能在“0”信号出现的时候迅速完成与同伴的合作活动。
【案例反思】
通过多个单元、多个活动,学生对同一识谱元素进行了多次学习,强化了对同一知识的整体感知,有效地建立起了相关的音乐经验。当学生充分感知到“0”这个符号的作用后,在后续的学习中,他们每次看到这个符号就会形成直觉反应,到三年级正式认识“休止符”这一概念的时候就能很快对号入座,学习效率获得极大提升。
二、螺旋上升、循序渐进,搭建阶段递进的学习支架
如何让学生更科学、合理地获得识谱知识与技能?教师认为,让学生结合一首首鲜活生动的歌曲作品,参与课堂,获得自我体验是首要的。这离不开识谱知识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有序排列。因此,教师需要研究适合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音乐能力发展的学习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