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儿舞蹈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少儿舞蹈培训的乱象有待整治,而对于想要培养孩子舞蹈特长的家长来说,成为更专业的家长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目前普及度较高的少儿中国舞培训为例,通过对少儿舞蹈一些基本概念的阐述,解答家长的疑惑和担忧,使家长对舞蹈学习有更客观、更专业的认识,力求能够避免更多的孩子在舞蹈学习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减少孩子们在舞蹈道路上半途而废的遗憾。
关键词:少儿舞蹈;基本功;安全;
随着少儿舞蹈教育的普及度越来越高,社会对于舞蹈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持续升温。曾有一个小女孩因在舞蹈课上练习下腰而瘫痪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引发了全网对少儿练习基本功安全性的质疑,对舞蹈老师专业性的怀疑、对学校的声讨和对孩子的惋惜声不断。练舞致瘫痪的新闻不断被曝出,这使众多家长开始担心孩子的安全,使培训机构陷入恐慌,同时也为舞蹈培训行业敲响了警钟。那么少儿学习舞蹈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怎样避免伤害?怎样鉴别机构和老师的专业程度?笔者作为舞蹈学专业研究生,从事少儿舞蹈教育多年,将结合多年办学和教学经验,站在专业教师的角度来阐述少儿舞蹈教育,并为广大家长提出建议。
一、舞蹈教育中专业与业余的区别
专业的舞蹈教育在我国开设舞蹈专业的中职及高等院校中进行,中职学制分为六年制和三年制,六年制招收小学毕业生,年龄在10~12周岁之间,三年制招收初中毕业生,年龄在15周岁左右;高等院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年龄在18周岁左右。除中职、高等院校中的舞蹈专业之外,社会上的舞蹈培训机构均属社会舞蹈教育,也就我们通常所说的“业余”舞蹈教育。
关于“业余”舞蹈教育,之所以将业余加上双引号是因为它不等同于“不专业”,不是说培训机构里老师教的是业余舞蹈,这个业余只是说孩子在业余时间学习,更多的是作为业余爱好,它与专业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花费了多少时间。一课时为45分钟,与专业院校每周18~26课时的强度相比,业余教育每周最多只有4课时,有限的课时决定了其进度缓慢的特点,在身体能力的训练效果上难以达到专业舞蹈教育的高度,最直观的差异就体现在学生技术技巧的完成上,这也是下文要着重阐述的。
二、技术技巧等于舞蹈吗
技术技巧并不等于舞蹈,它只是专业训练的一部分,在舞蹈作品中通常会借助某些技巧动作来表现角色的情绪状态,恰到好处的技巧会为舞蹈增光添彩,而过多的炫技反而会影响舞蹈本身的内容,使舞蹈变成了技巧组合,缺乏美感,与舞蹈的本质相背离。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学舞蹈技巧掌握的越多、越难就越专业,这个概念本身并没有错,规范扎实的技术技巧确实是舞者专业能力的体现。为什么专业院校可以侧重于软开度和技术技巧,因为学生的训练有了足够的体量,他们的身体素质可以承受,但将这个专业标准放在社会舞蹈教育中就会出现大问题,在课时大幅度缩水的情况下,想要完成技术技巧,只能从强度上下功夫,孩子的身体能力达不到就犹如揠苗助长,技巧完成得歪歪扭扭,达不到标准不说,很多身体上的损伤是肉眼看不到的,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视频中瘫痪女孩的极端情况。
那么舞蹈到底是什么呢?舞蹈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训练包括很多方面:柔韧性、肌肉力量、爆发力、节奏感、平衡感、协调性、表现力等,是一项非常综合的艺术。少儿舞蹈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儿经过科学系统的学习,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育良好的体态和气质,另一方面可以培养注意力、模仿能力、表演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获得美和艺术的熏陶,使艺术潜能得到开发,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一般建议幼儿4周岁开始学习舞蹈,以培养对舞蹈的兴趣为主。练功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简单的动作即可,在4~8周岁期间不适合进行过度的拉伸和高强度的腰部训练,腰部训练需在老师的保护下进行。根据临床上的统计资料,下腰不当引起的孩子脊髓损伤案例逐年增多,儿童下腰导致的脊髓损伤被称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这种损伤多发生在8周岁以下的儿童,原因在于8周岁以下儿童脊椎自身弹性大,周围组织弹性好,可以完成幅度较大的弯曲动作,在外力作用使椎体发生移位时也可以自己复位,而被脊椎包裹的脊髓相比不容易发生变形。也就是说,脊椎已经变形到一定程度时,脊髓还没有发生相应的形变,当突破生理极限,如过度变形或失去重心突然摔倒,发生脱位的椎体会自行复位,继而引发脊髓缺血,再加上对孩子的搬运处理不当,就会发展为脊髓损伤,导致瘫痪。所以很多孩子在受伤之后并没有发现脊椎骨折的情况,而是直接伤到了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脊髓一旦损伤,很难百分之百恢复,这是不可逆的,并且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