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让心灵与美共栖——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分析

作者: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吴欣雯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2-07-07

  摘要:小学教育开设音乐课程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锻炼学生学习能力与基础技能,保证学生具备一定识谱水平和乐感,另一方面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艺术、大自然中的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音乐素养。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将自己作为美的传播者,重视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科学渗透,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目标实现。本文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希望可以让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心灵与美共栖,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审美教育;渗透;小学音乐教学;

  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要以审美教育理念为指导,在教学全程中贯彻渗透审美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全人格与综合素养的形成,转变以讲解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着力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将美与音乐结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音乐课堂的审美教育还不够到位,很难发挥出审美教育的积极影响,基于此,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既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也是改革创新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

  一、设计激趣活动,启迪学生感受美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在黑板写下音符,向学生讲解每一个音符的唱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音符,虽然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下会唱音符,但却时常出现各种音准问题,音乐学习兴趣较低,不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和学习音乐的快乐,长此下去,学习热情被消耗殆尽,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为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妙之处,设计丰富多彩的激趣活动,在活动中使用表情、肢体等辅助对音乐的诠释,形象生动地呈现音乐情绪变化过程,带给学生更多启迪与感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音乐自身的美以及学习音乐的美。例如,在学习一年级《快乐的音乐娃》这首歌曲时,教师可在自己十个手指上画上脸谱,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对学生说:“同学们,我是音乐娃娃,今天我将要和大家一起走进美妙的音乐世界中。”随着歌曲中“上学路上……”的歌词,教师做出走一走的动作,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纷纷模仿教师随着音乐节奏一起唱歌,一起走一走,创编了多种多样的走路动作,表演给大家观看,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切实感受到了歌曲中的美,对歌曲内容有了更深、更全面的理解,得到了快乐美好的学习体验。

  二、坚持育人理念,传递歌曲内涵美

  教书育人是每一名教师的伟大使命,小学生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还未发育成熟,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承担着育人的重责。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坚持育人理念,挖掘出歌曲中的内涵与情感,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传递歌曲内涵美,促使学生受歌曲内涵熏陶影响,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思想观念,这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未来发展来说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热爱地球妈妈》这首充满环保情感的歌曲时,教师要将传递歌曲中的环保理念和环保情感作为教学重点,在课堂上首先播放歌曲音频,接着教师讲述地球妈妈的发展故事,让学生从历史足迹中感受到爱护地球人人有责的道理,对人类共同的地球妈妈产生强烈情感,将这份情感融入到歌曲学习中,既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让学生的歌曲学习不再停留在表层上,而是能够探索其中内涵,有情有感地演唱歌曲,形成自觉的文明习惯和良好环保意识。

  三、创设音乐情境,丰富学生审美体验

  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时,都很难对歌曲所描绘情境有具体印象。教师在这时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音乐情境,将枯燥的歌曲内容栩栩如生还原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可以产生情感上的震撼共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审美体验,给学生带来一堂充满美的音乐课。例如,在学习《田野在召唤》过程中,歌词用寥寥数语表达了春的意境,小学生对于单一文字形式的歌词内容理解起来很有难度,特别是“当那玫瑰花上露珠闪闪发光,百灵鸟儿展翅飞翔”这两句学生难以形成具体印象,由于生活经历较少思维受到一定局限。教师通过电子屏幕给学生播放歌词内容描述的春天景象图片与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带给学生视觉、听觉、心灵、思想上的震撼,使学生对歌词内容有强烈共鸣。情不自禁地说出“春天多么美好,万物充满了生机”,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这些情景进行美好联想,如果你在这些情景中,你会做什么,学生想象着自己在春天放风筝、春游等,联想着各种趣事,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这堂音乐课不仅教会了学生歌曲和音乐技巧,也带来了学生别样的审美教育过程,将音乐教学与审美教育深度融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