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审美教育是完整教育的一部分,全面落实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是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新方向。对于小学生而言,美的事物夹杂着学生细腻的情感和真诚的喜爱,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提高小学音乐中的审美教育的渗透,发展学生的美学思想,塑造其美的精神,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小学教育;
谈到审美教育,古来有之,“古代教民,口耳相传,故重声教,而以声感人,莫善于乐”。儒家思想中重礼教和乐教,礼教是一种政治教育,而乐教是一种道德教育,人们可以在一唱三叹的审美享受中接受思想熏陶,通过审美活动以剔除人性中的原始野蛮与宗教愚昧,从而进行人性改造。虽此时之“乐”已非彼时之“乐”,但音乐具有教化作用毋庸置疑。
另外,从当代音乐的审美作用来看,它特有的旋律和节奏陶冶着人的情操,给人美的享受,。有人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善于表达的,则退而求次之,通过音乐释放自己的情感。两者都属于审美所带来的精神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中渗透审美教育,是以音乐为载体,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的实践活动。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审美教育的渗透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学生对美的认识仍停留在视听的基础层面,这无疑是失败的。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对审美教育的内涵有深刻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从而使美的意识和思想深深植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每一步。
一、培养审美的感知力
审美感知力,通俗的讲,是指学生通过感官和审美经验对事物产生的审美感受,是直觉、判断以及理解力的综合。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前提。具体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即审美与听觉的结合,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给予学生不同的听觉体验,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并由感觉上升到知觉。
例如,在教学《春晓》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笔者会以多媒体的手段辅助教学。首先,笔者会创设出一个“美妙的夜晚”(一位妈妈哄孩子睡觉的图片),并播放摇篮曲,以此来引导学生回忆小时候的温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之后,笔者会让学生认真聆听歌曲,感知歌曲的节奏,并学习歌词,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笔者会让学生拓展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并根据节奏和音色等方面的内容,谈谈曲中的情感表达。最后,笔者会组织学生进行“听曲识名”的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根据曲子的节奏,来描述自己听到的内容和画面,以此来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感。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课堂体验,也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感受力。
二、注重欣赏能力
欣赏能力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着重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音乐作品的整体节奏、旋律以及歌词中感受音乐的情感性质,并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音乐中,进而了解作者在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达到移情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小纸船的梦》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会以故事进行导入,为学生讲述“小纸船的故事”,并播放歌曲,揭示课题。之后,笔者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歌曲的内容,进而,笔者会让学生复听歌曲,根据歌谱,尝试去画出其中的节奏,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点拨,在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中情绪,以合唱部分为例,体会小纸船中作者乐观、奔放地情绪。最后,笔者会营造静谧的氛围,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同时,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并努力实现的信心。
三、发展创作能力
实现对美的创造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但音乐教学的目的也不能够单纯地认为是培养音乐家,更多的是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反复聆听和对比,找到与众不同的审美切入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落实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春晓》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审美创作能力,笔者会以古诗《春晓》进行导入,并引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诵,以此来揭示课题。之后,让学生欣赏不同形式的《春晓》演唱,比如,童声合唱,女声唱,快速唱、慢速唱等,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情绪,并找出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而,笔者会逐句教唱,并在歌曲的四个休止符处加上动作附上节奏,解决学生在演唱中的难点。最后,笔者会让学生分组的形式对歌曲的进行创编,既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也可以发挥想象力,对其他学过的古诗词进行新唱,从而发展学生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