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评价考核时,通常仅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未发挥激励评价机制的作用。如,有的学生课堂上出现数次违规行为,就将其成绩评定为不合格。学生受到教师这种随意打分行为的影响,学生往往觉得音乐考试成绩无所谓,考不考都是那样,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课堂上行为散漫,逐渐陷入恶性循环中,影响到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实现。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一)听讲思路与做笔记时应用
“整理型思维导图”的创建属于从一到二三四的一个增加的过程,是指对我们大脑中已有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从中提取逻辑性强、可应用的有用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大脑进行不断整理、分类、归纳和提取。而这种思维导图的应用主要在小学口语交际中的“听”,如学生对笔记进行整理、思路进行归纳,进行听力练习、测试等等,而在学生“听”的过程中,能迅速提取发言者的大纲和要领,掌握其中逻辑关系。同时“整理型思维导图”能迅速将这些关键内容和点都记录整理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听”的效率。
许多学生在听课时都饱受笔记的困扰,边听边写,不说听课的效率,单是教师讲的内容都来不及记下来;有的听了一大堆,笔记却不知从何记起;有的听完讲课内容后几乎要忘光了;有的聪明全程录音,打算回家后再整理,但这样几乎没效果。但是如果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利用“整理型思维导图”将所有框架知识整理、提取出来,进行知识的快速整理,就能解决笔记的困扰。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无论是“听”还是“看”,“整理型思维导图”都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而且效果显著。
(二)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艺术欣赏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学科。正因为它的高度抽象性,使它具有了高度的艺术价值,成了人类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人们正是在这多种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接受、理解并把握艺术作品的,从中得到某种思想上的启迪和艺术上的享受。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刚入学的小学儿童,大脑思维方式刚从具体思维进入形象思维时期,抽象思维才处于萌芽状态。因此,要让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的小学儿童学习抽象的音乐欣赏作品知识,就必须把高度抽象的艺术知识,先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呈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通过由“抽象——形象——具体”的思维规律认识和掌握音乐欣赏作品,并通过多次的思维方法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即运用具体形象的方法教学小学生音乐欣赏作品知识,既是使学生理解掌握音乐欣赏作品的科学方法,也是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四年级《彼得与狼》一课中,音乐中出现的人物和动物创作了不同的乐器,经过思维导图的梳理,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每件乐器代表的形象。如,教学《童声里的中国》这首歌时,我的授课时间为下午第一堂课,下午上课学生极易犯困,刚上课就看到很多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率偏低。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时引入比赛模式。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接着对学生说:“这堂课我们进行班级歌唱大赛,前三名有奖励,每个学习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参赛。”比赛时每个小组表现不一:有的唱歌跑调引大家大笑、有的则从容应对。整个过程中我也在指出演唱代表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改正。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显著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三)有利于学习知识构建
学习思维导图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会“钓鱼”,而不是给他鱼。学习知识构建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一个个问题用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最后理解作品的内涵。所以,其有两个最核心的技能:一是会画图,二是会聆听。先说说画图,画图一般没有固定的形式,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有趣图画,有助于自己的理解和记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刚开始还是需要教授几种简单的思维导图:
第一种Flow Maps流程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弄清楚作品的先后顺序,从而更好地分析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及内在的逻辑,培养逻辑思考能力;第二种Multi Flow Maps多重流程图。主要可以用于分析作品中主题乐段中出现的乐器。一般而言,我们将段落放在中间,四面是乐器的组成;第三种Brace Maps括号图。主要可用于分析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思维导图可以把复杂抽象的音乐形象变成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找到了方向,对知识点进行有序的组织和整合。思维导图让我们的欣赏课主题明确、内容清楚、层次分明。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入一些流行音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的价值,以正确、理智的态度对待流行音乐。为了提高和激发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加入一些更富有变化和创意的设计环节。例如,在教学和讲解古筝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以视频模式帮助学生了解这一古今著名爱情故事,使学生通过视频,对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蕴含情感、传递信息等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