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二度创作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作者:福州教育研究院 金蕾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1-12-28

  摘要:现代出现了大量的时尚潮流音乐,使小学生对于教材中单一、固定、传统的音乐歌曲学唱的兴趣不再高涨,因此就需要教师对所学歌曲进行“二度创作”,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歌唱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本文主要分析“二度创作”在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践策略,包括变换音乐歌曲要素,实现对歌曲的丰富;增加音乐歌曲衬词,实现对歌曲的点亮;再创作音乐歌曲的二部合唱,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增强;变换音乐歌曲的演唱形式,实现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的提升等。

  关键词:二度创作;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 实践策略

  所谓“二度创作”,实际上是一种对音乐歌曲的润色、加工以及重新表现,赋予歌曲全新的面貌,使其重新焕发生命力,增强学生对小学音乐歌唱教学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体会到音乐歌曲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一、变换音乐歌曲要素,实现对歌曲的丰富

  在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二度创作”,首先应该变换音乐歌曲要素,实现对歌曲的丰富。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速度的精巧变化,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速度无疑是一首歌曲的基本组成因素之一,它对音乐风格能够产生决定性的意义。慢速音乐作品的风格或深情、或悲伤,或抒情、或优美,也可以是柔美;快速音乐作品的风格则更多表现为欢快或跳跃,兴奋且欢乐等。对同一音乐作品进行速度的变换调整,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速度对音乐歌曲的影响力,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核心与内涵。一首歌曲的不同节奏能够在听者脑海中产生截然不同的音乐形象及场景,通过音乐节奏的巧妙幻化进行教学歌曲的二度创作,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对歌曲进行理解,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对歌曲内涵进行诠释和表达。举例而言,在小学音乐教师以《闪烁的小星星》为教学歌曲时,可以改变原有的歌曲节奏,将学生非常熟悉的传统歌曲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示出来,令学生们认识到这首歌也有可能变得调皮、活泼,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扩展学生接触到的音乐视野,同时实现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增加音乐歌曲衬词,实现对歌曲的点亮

  在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二度创作”,还应该增加音乐歌曲衬词,实现对歌曲的点亮。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很多都带有“衬词”,歌曲中正词与“衬词”的完美配合能够使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更加鲜明生动。“衬词”实际上是一种表现歌曲的特殊手段,利用语气词、形声词以及模拟声等形式渲染音乐歌曲的独特气氛,令学生对音乐歌曲形成一种新鲜感,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学生即将学习的音乐前增加“衬词”,使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课堂教学上,使小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更高涨的热情和兴趣。举例而言,在小学音乐教师以《杨柳青》为教学歌曲时,可以采用一种比较独特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更好地带领到该首歌曲呈现的内在意境中,这种独特方式就是在《杨柳青》前面增添“哎呀”、“轻啊嘞”等“衬词”,先让学生仔细聆听《杨柳青》这首歌的原始版本,再为学生播放增加了衬词的经过二度创作的版本。最后让学生对比前后播放的同一首歌的两个版本,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让学生认识到带有“衬词”的二度创作版本会与扬州当地的歌曲风格更加契合。由此可见,在教学歌曲中增加“衬词”的二度创作方式,能够扩展学生接触到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同时实现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学生即将学习的音乐结尾处添加“衬词”,使小学生对音乐歌曲的思想情感产生更强烈的共鸣。将“衬词”增添在音乐开头能够实现歌曲意境的变化,而将“衬词”增添在音乐结尾处则有助于首尾呼应,让音乐气氛再次走向高潮,因此在音乐结尾处添加“衬词”能够更好地渲染音乐内在的意境的以及烘托歌曲所表达的情绪。举例而言,在小学音乐教师以《哦苏珊娜》为教学歌曲时,在音乐结尾处添加衬词“欧嘞”,能够使歌曲产生“余音绕梁”的欣赏效果,原本的歌曲结尾戛然而止,使听者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完全满足,缺乏对音乐歌曲的强烈记忆性。类似的二度创作能够直观地令学生了解“衬词”在音乐形象展示、音乐风格呈现、音乐气氛调节、音乐场景渲染等各方面的重要作用,整体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素养。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