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成为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音乐欣赏可以提升学生的感知力,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培养学生乐观阳光、积极向上的心理,这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很大帮助。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培养重要性的阐述,为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审美能力;培养方法
引言
小学是教育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学习态度建立以及恰当学习方法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小学生美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美育发展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优美且动听的音乐方面,通过对学生进行此类音乐的熏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以后相关艺术方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艺术课程涉及到的有美术和音乐两门,无论是培养方式还是培养方向上,二者都有很大差别,美术主要动用的是视觉器官,而音乐则对听觉器官要求更高。因此,为了更好的锻炼小学生音乐方面的审美能力,需要老师采取恰当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的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及渗透,以满足现阶段教育方面的实际要求。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效提升小学生感知力
对于音乐学习来说,具备一定的感知力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是一门对听觉十分依赖的艺术,这是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最明显、最普遍的特征,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老师要让学生学会用听觉去感知音乐旋律的动人之处。在授课时,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耐心的倾听,要心无旁骛的让心灵接受音乐的洗礼,否则心中有杂念起不到对音乐很好的感知力。其次,要具备一定的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这是音乐教育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日常生活中,好听的音乐随处可在,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听到动人的音乐,在回家的路上,或者沿途不经意的角落都可能放着让自己愉快的音乐,如果对这些音乐足够敏感,就能随时随地的欣赏音乐的美妙之处。相反没有那么强的审美能力,即使是一段很优美的音乐飘到耳边也不能在心里留下任何印迹,具备审美能力是提升感知力的前提。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音乐教育形式中,以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为主要形式,并不涉及高难度的音乐创作,但前期音乐作品的熏陶对以后的音乐素养的培养有很大好处,还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课上老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锻炼时,会让学生接触一些音乐的创作背景以及音乐中包含的情绪,这些要依靠学生自己体会,因为这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能让学生放大自己感官的感知力,在音乐中捕捉这些信息,慢慢的,学生的想象力更加丰富,情绪感知更加敏感,无形中创造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音乐欣赏能力作为音乐活动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而音乐欣赏能力又把音乐审美能力包含其中,所以音乐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间接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例如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分别找一个代表作品在课上播放,这些作品最好选择在影视作品中有用到的,像锻炼学生对比较有激情、情感比较丰富、紧凑的音乐的欣赏时,可以选择《十面埋伏》这部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本来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影视作品,在影片中,主演章子怡跟随着琵琶曲的演奏跳着惊艳的水袖舞,这个片段十分经典,看过这部影片的留有十分深刻的印象,经典之所以经典,一定是因为作品有过人之处,这种作品更容易让学生引起注意力,产生共鸣,从而发现蕴藏在旋律之中的美感。老师可以一边放着琵琶曲的音乐作品,一边让学生们观看电影里面的经典片段,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受,让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艺术,它可以给人无限的力量。在听音乐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情感的投入而深陷其中,如果能真正的理解音乐,那么音乐带给你的绝不仅仅是心情上的愉悦,更多的是心灵上的触动。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时,学生可以在那铿锵有力的旋律中有更强的情感投入,尤其是听到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的时候,更能想象到当时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抵抗敌人炮火的场面,领略到歌词中包含的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而奋斗拼搏的坚强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并且有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