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一轮新课改的教学目的下,从让学生唱几首歌曲,具备初步演奏记忆力和初步的乐理知识,向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要求老师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将音乐课程的学习和音乐意识的养成相融合,使学生主动参加到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去,通过舞蹈、表演、歌唱、演奏等多种途径来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整体的音乐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一、组织教学实践,通过表演活动来学习表现力展现技巧
在传统的音乐学科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参加音乐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的频次不足有直接关系,同时,由于课程设置的关系,教学上都适度向主要课程倾斜,教学经费投入和教学设备购置时很难照顾到音体美这类的课程。故此,授课教师一般都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讲乐理、引导学生演唱或者是自己演奏乐器让学生欣赏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缺乏锻炼的平台与机会,很难感受到音乐课程的内在魅力,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教师就应积极争取,在学校内搭建相应的教学实践平台,例如多功能演奏教室、音响工作间等,也可以有效利用六一、国庆、元旦等重要节日时间点,为学生打造出可以载歌载舞的舞台,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来加深对音乐的感悟,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开展《快乐的泼水节》这一节课的授课时,教师就可以展示活泼、热情、动感的音乐节奏,把以傣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节日的风情尽情展现出来。教师还可以下载一些跟泼水节相关的视频,边讲授音乐节奏,边播放视频,让学生体会出这个传统节日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然后让学生边观看、边发表感想,谈谈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教师还可以借此拉近师生关系,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在学习新的内容时,也可以根据相关主题,进行课程设置,设置出一些可以供学生参加的教学环节,如小组舞台、乐器演奏等,让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也能鼓励学生把自己对这节课程的感想真实表现出来,在舞台表演、演奏、小话剧等活动中,消化吸收教学内容,加深对音乐节奏、力度、调式、合奏等专业名词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小学生热情活泼,不太喜欢长时间坐在椅子上听课,渴望参与课堂,跟教师互动,跟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这样才能激发出学习兴趣。音乐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通过多样化教学策略,让学生深度参与到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听、唱、跳等形式来展现出对所学音乐内容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演奏、分组跳舞、对唱、合唱、接龙等形式来进行演唱,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课程中第一个主题《义勇军进行曲》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国歌的雄壮、激昂与壮美,授课教师就可以采用合唱、对唱、分组对唱等形式,让学生一一表现,看看哪一种效果最能展现出国歌的特征。在搭配乐器时,教师也可以选择钢琴、手风琴、小提琴等常见乐器进行演奏,然后对比着乐曲中的交响乐演奏,让学生对比一下演奏效果,体会出哪种效果更能展现出国歌的艺术感染力。在第五课《鸿雁》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把男女同学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演唱,然后让学生进行鉴赏,从音色的角度让学生来对比一下,是女声合唱还是男生合唱更能展现出思念家乡的内心情感,营造积极讨论的课堂气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技巧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时,一直都是被动接受,参与课堂的频次也不够高,只会学习常见的歌曲,故此,在刚开始加强音乐表现力指导训练时,学生就会感觉到很吃力,导致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音乐表现力的训练并不是一时之功,需要长期坚持,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慢慢增加对音乐的感悟力,就可以有意识地展现出音乐表现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瑶族舞曲》时,这首舞曲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的节奏欢快、活泼、洋溢,学生在跟着演唱时容易出现接不上节奏、跑调、抢拍等情况,这就大大降低了这首舞曲的表现力。为了充分表现出这首舞曲的感染力与表现力,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专业训练。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呼吸训练,合理控制好发声气息,确保演唱时气息的稳定,保证演唱过程的稳定与连贯,只有气流稳定,才能保证节奏稳定,才能让高低音合理搭配,体现出曲调的魅力和歌曲的情感;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节奏与音准的训练,在演唱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尽量把低声部的旋律连续合唱三遍,熟悉这首舞曲旋律声部的基本节奏,接着再引导学生尝试用“哼鸣”音轻唱,用歌词代替练习中的“啦啦啦”音,强化低声部的练习;再次,在进行音准练习时,教师应纠正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出现的吐词不清、不会控制音准、难以跟上节奏等问题,纠正音不准、抢拍、慢拍、破音、跑音等不规范发声现象;最后,《瑶族舞曲》必须体现出音准,为了加强发音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慢唱”,通过拖移拍子的形式来加强发音练习,重点检验学生的音准、音稳问题,同时加强音与音之间的转换练习。授课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可以让演唱达到音准、音稳、节奏整齐、强弱搭配得当的效果,不仅完美展现出这首舞曲的展表现力,也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四、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授教材中的基本内容,还应注重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音乐表现力是音乐情感、音乐演唱、音乐演奏、音乐综合表演的综合展现,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慢慢看到效果。授课教师应优化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程教学活动中,通过练习、表演、演奏、登上舞台等途径,让学生掌握音乐表现力的常见展现技巧,最终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晶晶.浅析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大众文艺,2021(19):186-187.
[2]陈蔚.个性化管理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21(29):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