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课是小学音乐最重要的课型,占据整个音乐课的半壁江山,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老师在上唱歌课时,大多采用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学唱歌词的课堂结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自主唱歌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几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构建了“主动唱演”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的快乐起来,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一、课前献歌,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前献歌活动。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唱在幼儿园里学过的歌曲,中、高年级同学可以唱课本上的歌曲或者课外习得的歌曲;既可以唱一首完整的歌曲,也可以唱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有时独唱,有时二重唱,还可以小组合唱;有时上一节课结束时指定下一节课的献歌者,有时由学生主动争取,有时还抽签决定。刚开始时,指定和抽签的较多,到后来学生主动争取的更多了,有时老师也积极参与献歌。课前献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歌的强烈欲望,同时也建立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学唱,感受音乐美
在学唱新歌环节,我不再采用老师教,学生跟唱的传统模式,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导他们自己主动去学唱。低年级同学识谱能力不强,我就引导他们通过书上的插图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通过弹琴、范唱、放录音等来学习歌曲。中、高年级的同学则根据已有的乐理知识和识谱能力在伴奏琴声的引导下,进行看谱唱词的试唱练习。老师在巡视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唱情况,适时交流指点。当学生基本完成学唱任务后,进行交流汇报,看看自己会唱哪几句,哪几句不会唱,哪几句比较难,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唱的是哪几句,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
学生会的就互相教唱,学生都不会的或者没唱准的,老师再通过弹琴、范唱等进行点拨。在这个过程中,歌谱和歌词的学习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让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的旋律走向、力度的强弱、节奏的跳跃舒缓,在第一时间内准确地抓取到词曲结合所带来的丰满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在看谱唱词的过程中,复习巩固了已有的简谱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和获取音乐知识的效率,使学生的心理、听觉、视觉、口语表达等得到协调发展,从而更加领略到音乐的美。
三、积极评唱,表现音乐美
学会唱只是我们走好的第一步,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唱美。每一首歌,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学生会唱后,我就引导他们共同讨论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歌曲的体裁风格、流传区域,根据歌曲的内容确定歌曲的主题是赞美的还是鞭苔的,是催人奋进的还是引人深思的,以此确定用什么样的情绪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如《春天在哪里》这首歌体现的是儿童发现春天到了的喜悦之情,应用欢快愉悦的速度演唱;《故乡的小路》表达的是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激动心情,宜用中速稍慢的速度演唱。我采用男女生互唱互评、小组内同桌互评、个人唱小组评、一个小组唱其他小组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见解唱歌曲,不断提高演唱水平,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努力体验歌曲的意境美,进行表现美的活动。
四、课后演唱,创造音乐美
演唱和评唱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评唱,在充分挖掘歌曲内涵已获得一定表现力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发挥歌曲效应,让学生在演唱中感悟歌曲的旋律和内涵,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我为学生安排了课后作业:你学会了这首歌曲后想不想唱给你的家人听呢?你将怎样演唱呢?回家将你学会的歌曲按自己的理解演唱给家人听。在教学了《我怎样长大》后,一个孩子回校对我说,他回去给家人演唱这首歌时,找了几条树枝绑在身上扮成一棵小树唱道:不怕风沙,不怕雨打……爸爸妈妈很高兴,带他去吃了肯德基,孩子讲述时脸上满满的骄傲。学生在这种自编、自演、自唱的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提高了表演能力,真正体现了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