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教法

基于发展内心听觉视角的小学音乐课堂听觉训练研究

作者:江苏省常州市龙锦小学 王粲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11-27

  摘要:内心听觉能力应用最多的就是音乐领域,它是一种特殊的音乐能力,需要人在长期的、有意无意的外界音乐刺激下,形成各种内在音乐元素形象的积累,如音高、节奏、和声、旋律等,是听觉表象中的一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听觉训练,促进小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发展尤为重要。基于此,立足于发展内心听觉的视角,对内心听觉能力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重点提出了小学音乐课堂听觉训练的优化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内心听觉;听觉训练;

  人们普遍认为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在音乐的欣赏、表现与创作等众多活动之中,“听”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听觉经验的积累,促进了人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受到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性情、抒发的情感所感染,能够引发听者的心理反应情绪,进而获得音乐的审美,这是由外在音乐的“听”内化为音乐内心听觉的特征。在音乐领域中的内心听觉,是指学习者在音乐感受、体验、积累等基础上,将其听到的、看到的音乐体验转化为心灵上的音乐回响与现象。由此可见,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发展需要从音乐外观听觉走向音乐内心听觉。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形成内心听觉能力时,应遵循内心音乐听觉发展的规律,优化听觉训练方式,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在音乐教学中发展小学生内心听觉的重要性

  (一)是听觉分析的必要条件

  内心听觉是将学生所熟悉的以及将要应用的音乐现象,从大脑的记忆中提取出来,结合自身积累的经验实现在内心的音乐演奏,是一种不依靠乐谱的演奏形式或演唱方式,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进行音乐分析的必要条件。在对乐谱演奏或演唱时,其所主要依靠的就是学生通过内心听觉对旋律的分析与回忆,由此还可以激发听觉的表象认知,在听觉表象的促使下完成外在的演奏或演唱。

  (二)有助于知觉的转变

  阅读乐谱是学生音乐学习中必经的学习活动,在陌生的乐谱阅读过程中,学生首先是利用眼睛观察完成了视觉活动,进而引发知觉运动。此时学生的内心听觉是源于直觉运动转化而来的,如将陌生乐谱阅读中获得视觉感受变为听觉感受或听觉记忆,在阅读乐谱的同时,在内心完成了音乐的演奏,仿佛在内心听到一个完整的歌曲演唱或演奏。阅读陌生乐谱引领学生想象音响的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其一,将默读想象转换为音乐形象;其二,音符的演奏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感染,乐谱在脑海中形成了音乐片段。此时,学生将不熟悉的音乐意识转变成为音乐现象,完成了其自身对记忆深处积累的音乐经验与音乐体验的创造性深加工,并将不熟悉的乐谱转化成为熟悉的音乐变体。这种内心的音乐形成小学生的音乐知觉转变,与学生个人的音乐经验积累和音乐感知能力有着极大的关系。

  (三)有助于保护发声器官

  塑造美妙动听的歌声是音乐的艺术,也是人们了解音乐、认识音乐的主要途径。声音观念的形成是实践音乐基础的前提,是学生在经历了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具有观念性特征的内心听觉,具有音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引领学生凭借正确的内心听觉概念,对歌曲演唱中的声带和发声技巧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学会用正确的方式保护发声器官。

  二、基于发展内心听觉视角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听觉训练策略

  (一)组织音乐游戏,帮助学生克服听觉惰性

  所谓“听觉惰性”,是指一个人在接受内心听觉训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无意识的听觉状态,在教师所组织的音乐听觉训练中表现的行为不积极,思维活跃性也不高。当学生存在听觉惰性的学习状态时,会在极大程度上阻碍其内心听觉能力发展。因此,在以发展学生内心听觉为导向的小学音乐听觉训练教学中,教师应以转变小学生被动的听觉训练学习状态为第一要务,选择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活小学生对音乐听觉训练的热情,帮助小学生消除与克服听觉惰性,为内心听觉的发展提供内在动机。

  游戏是儿童普遍喜爱的活动方式,在帮助小学生克服听觉惰性的训练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音乐游戏,为学生营造出更为适宜的听觉训练学习环境,带领学生在音乐游戏的带动下,对接下来的音乐听觉训练产生无限的期待。如,教师选择当前较为热门的抖音神曲《布谷鸟》这首歌曲作为听觉训练曲目,就是因为其结合了视觉、听觉与动觉三要素,节奏感强烈,学生容易获得内心听觉的感知。在音乐游戏教学中,教师播放《布谷鸟》的音乐视频,要求全班的学生都跟着节奏打节拍,目的是利用这首歌的节奏律动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看似简单的音乐游戏,想要让全班学生都做到整齐划一的节拍律动却并不容易。那么,在课堂导入的环节,教师可以先示范表演《布谷鸟》歌曲的节拍拍打方式,让学生思考教师是如何跟上节拍律动的,鼓励学生在观察教师的表演之后,继续尝试节奏律动的音乐游戏。

  由于小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在对歌曲的节奏感知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图谱,让学生在听音乐节奏和观察图谱的双重作用下,完成体态律动的任务。如,教师出示图谱,图谱中的图案不同,有的什么都没有,有的有西瓜,还有的有牛奶。教师让学生在音乐播放到“西瓜”的时候拍手,在音乐播放到“牛奶”的时候拍腿,此时学生会在音乐游戏的参与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在乐此不疲的体态律动训练中,提高对音乐节奏的熟悉度。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提升难度,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拍手,一个小组负责拍腿,增加学生对听觉训练的兴趣度,也让学生认识到对节奏快慢的掌握是否准确,需要依靠内心听觉的记忆抓住节奏,形成了内心听觉的音乐意识。

  (二)通过记忆能力训练,积累内心听觉经验

  音乐记忆能力在发展学生内心听觉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记忆能力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将从外部收获到的音乐印象长期地保存于大脑的深层意识中,为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发展积累经验。大量实践证明,音乐记忆能力越强的人,其内心听觉经验积累得越多,对音乐作品的领会也就越深刻。那么,结合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记忆规律,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内心听觉的经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记忆能力的训练。

  1. 背唱积累。

  如,在《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听觉训练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柯尔文手势,表现出同一首歌曲中的不同音高关系,用手势变换的方式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的音符动态地展示出来,以增加学生对这首歌曲音量高低变化的记忆深刻度。柯尔文手势在内心听觉教学中的运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看手势默唱;(2)看手势清唱;(3)看手势跟着钢琴节奏默唱;(4)看手势无伴奏演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用柯尔文的七个手势,让学生感知到了声音的动态变化,积累了内心听觉的经验。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