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状况的调查、分析,就如何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师专业化,探寻音乐人才培养途径,创新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入手。将“纵”向的音乐发展与“横”向的教育教学相关元素整合,构建了全新、高效、多维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的形式,推动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发展。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发展
背景: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对音乐教育教学的漠视,开设的音乐课不足,师资比较薄弱,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等等。管理上,没有规范的管理考评制度,比赛、高考等低效无成果;教学上,把课堂变成了纯粹的音乐欣赏课,变成了特长生专业课;教学内容随意改动,教学方法陈旧;偏离了高中音乐教育的要求;致使高中音乐教育长期在低谷徘徊。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有效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我们梳理了所有音乐教育教学相关元素,整合各元素的特性;强调育人、成材同步发展,突出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地培养;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融合;强调学生亲身参与音乐活动互动等,真正发挥高中音乐的功能。
“合纵联横”是指根据国情、校情、师生情况将“纵”向的音乐发展与“横”向的教育教学通过“塔”式结构进行有机的结合;“纵”主要是指高中阶段音乐发展层次、人才培养结构和相关配套元素的发展,“横”主要是指每一层次的管理、教育教学实践、效果与评价和相关配套元素的发展。通过全面、科学的整合,使得教育教学整体结构和内容上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相互促进,提高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效率。
实践步骤:
第一步:学生音乐教育(德育)
分析:
音乐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征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道德修养的提高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启人向善、净化心灵,对学生起一定的道德教化作用,学生通过音乐来感受精神上的共鸣。亦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学习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困惑和其他方面的干扰使得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压力无处不在的环境中。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他们在精神、身体、情绪、行为等方面也极易受到压力而产生不良症状。怎样让音乐教育成为增强学生认识压力、释放压力的途径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俗话说:“先成人,后成才”,德育是育人之本;没有正确的音乐价值取向,音乐教育教学只能是一个空架子,不利于人的发展。我们以环境、合演、疗伤、导入模块等因素入手。
我们的做法:
1、加强音乐的功能、目标认识。
通过对音乐功能、目标的研究,整合、形成了“导入模块”,比如:《音乐给我们什么》、《音乐欣赏的时机》等等;这样在学习音乐之前,有了必要的认识,激发了学习的内在动机。
2、营造音乐校园
通过考察,分析校情,精心选乐;播放布置上,从教室到操场,由寝室到餐厅都进行了人性化设计;播放时机上,从上下课铃声、广播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考试前后、就寝前等入手;播放音乐选取上,根据活动性质、心理状态等选取特色、共鸣的音乐。
3、建立音乐“疗伤”室
奥尔夫认为:音乐本身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终极,它只是用于表达、宣泄的一种教学手段和工具。根据不同音乐的特性,分析学生心理状况,联合心理咨询室建立多功能疗伤室、疗伤音乐库。如:生气、郁闷时,到发泄室里大声吼唱;精神不振时,先用舒缓音乐导睡,再听激进音乐;缺乏信心时,导听勉励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真心英雄》等等。
4、成立“合演”日
根据高中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对缺少和个性音乐突出的现状,我们精选许多振奋人心的传统歌曲和现代流行歌曲,确定每周一升旗时齐唱国歌、每月的年级会上合唱、合奏比赛。通过合唱和演奏乐器提高学生自信和平衡感,进而逐步加强集体意识。
第二步:基本音乐教学
分析:
根据调查,现在为了课改而课改,有的甚至不改。教学形式大于内容,教学形式搞得过于花俏;音乐教学没有学科特色,缺少必要音乐技术教学;教学手段视觉代替听觉,ppt上图像过多,声音很少;师生缺乏互动、引导,要不继续一人唱独角戏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要不一张cd听到底;这样忽视了音乐课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学科,忽视了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导致学生主体地位和音乐教育教学功能的缺失。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和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新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课程坚持以人为本,以审美教育为出发点的教育目标,尤其是把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作为音乐课程改革的中心目标;重视音乐课程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音乐创造与历史背景,音乐与相关文化课程,感受、鉴赏、创造等
由于第一步的落实,我们以知识,技能,历史,文化,感受、鉴赏等因素作为前提在基本教学上进行的创新、尝试。
我们的做法:
1、营造教学“亲和度”。
根据现代学生的身心特征和长期以来的“军事化”课堂。我们在课堂气氛上建构相互尊重、信任、人格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愉快、宽松、亲和的课堂;教室环境上力求光线、色彩、墙面的布置、地面的软硬度等方面给人舒适、愉快的感觉。
2、扩大学习“参与度”。
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中我们精心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改变传统音乐教学单纯唱歌、单纯听赏的做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实现教学目的。
3、提高学生“活动度”。
根据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相关内容----“动”是指身体的运动和思维的启动。我们开发、创新、应用相关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动机。比如教学中配合单声部、多声部的练习形式,节奏学习时强调手拍、脚拍、口读等方式的运用。引导学生感觉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音色、曲式,让学生发自内在对音乐直觉的动作反应。
4、增加学科内“整合度”,学科外“综合度”。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整合音乐模块教学,比如:将《音乐鉴赏》与《歌唱》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享受美、传播美的情感。尝试与其他学科融合;比如,音乐融入英语导入,音乐歌曲辅助写作等等。这不但促进了边缘学科的软化,而且拓宽了人文视野。
5、完善评价“多元度”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构建一种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多元评价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构建多元的评价维度,重视知识技能、强调作品的理解与表达,关注情感与态度等等;构建多元评价主体,让教师、学生、家长乃至学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构建多元的评价方法,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第三步:音乐单项特长生
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音乐改革不断深化,各种各样的音乐人才不断在高中突现,歌唱的、演奏的、制作的等等等等。根据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结合学生对音乐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终身音乐意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两项长期从事音乐的技能和方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才能、兴趣与爱好;这更需要我们关注学生音乐单项特长的发展。
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有限、单一的音乐课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加上以前的音乐课是他主的、不以学生意志为转移的,甚至剥夺了学生自主发展需求的活动方式。因此,我们尝试以俱乐部形式开展课外活动,试图以俱乐部的优势、以俱乐部的管理方式来组建音乐课外活动,让学生自愿加入、自主参与、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满足学生能力发展提高的需求,优化音乐人才培养。
继续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我们把俱乐部教学作为基本教学的补充和优化,作为高考特长生准备;以乐器演奏、制作、歌唱等作为抓手,实施俱乐部教学。
我们的做法:
1、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根据俱乐部管理特点和学校现状,合并同类单项特长生组建歌唱队、演奏队、制作队等,管理上,各队制定相应制度,以学生主管、教师监督指导,做到事事有制度,问题处理人性化。
2、改善硬件设施,保障教学
切实增加公共音乐教育的投入,建立学生活动中心、音乐厅、练琴房、舞蹈排练厅等等
配备一定的教育设备,如钢琴、电子琴、电声乐器等等;实行专款专用,做到计划开支,用到实处。
3、强调文化性,充分挖掘各个类别的文化
离开音乐文化,音乐教育就失去了教学作用与意义。我们在融合现代音乐文化的同时,更强调本土文化的中心地位;不但对作品的形式、技巧、风格作静态的、孤立的分析阐释。更加注重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哲学思想,如:演奏与欣赏时,了解作品所蕴含的背静、思想,深入作品内部,与之共鸣。
4、以研促发展,以练促教
由于教师理论基础薄弱,研究方向不明确,研究过程和结果肤浅等等因素造成科研无实用的境界。因此我们依据“塔”式结构,通过加大科研意义的基本认识、提高常识的掌握程度、明确科研的组织和管理方式等来促进科研指导实践。比如,每月确定一日理论学习;每周学习、研讨一个项目内容,并进行实践检验等等;以促进教育教学。
第四步:高考特长生
高考不但是学校发展好坏的主要依据,也是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学校领导更视此为素质教育的成果。近几年来,由于文化高考竞争的压力,使得转学艺术的学生越来越多,每年参加音乐高考的学生人数也水涨船高,从而导致了音乐高考竞争压力的加剧,全国艺术类院校和招生的数量也大幅增加,但招生和人才培养不系统、不规范。今年已将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区进行音乐高考实验,这无疑是音乐或艺术事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通过以上三步骤地实施,为高考人才的选拔和音乐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并着重在第四步上分析高考形势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措施,使目标实体化。
我们的做法:
1、注重与初中、大学衔接;
2001年南京市初中实行小班化教学,目前市16所,我区5所,以后比例更大,我们根据项目、学生特点使得学习小班化,正好与初中衔接;我们根据大学设置的专业和学校条件,确定相关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尽量做到对口、均衡、高效的发展。
2、强调专业小课法
选择音乐的学生中,有一部分自小学习,日积月累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程度,但更多的音乐高考生却是半路出家,在高一才开始系统学习音乐,有的甚至在高三才开始。而学习音乐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专业学习,所以在专业训练中施行小课法,进行针对性训练。我们充分利用各个周末、假期的时间,外请教员举办短期训练班,或者带学生走出去,考察、了解别处的状况。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专业教学。
3、突出专业素质。
根据全国艺术院校专业分类的特征和内容特点,分析各个专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进行针对性素质教育。例如:音乐表演专业,文化课录取分数线相对低一些,但这个专业除了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专业条件和音乐素质,还应具备良好的外形条件(身高、形象、视力等);这样我们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成才效率。
4、关注过程细节。
在高中的三年专业学习中,学习时间的合理应用,多种学习形式的互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课的安排上平衡专业与文化课的比重,身心发展上合理穿插专业课与文化课等等。比如:开始入门时,从意识入手,先通过简单的训练内容,建立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学会用心中的追求来指导实践。
结论
1、有利于推动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进程。
该实验形式引导师生建立一个高效、立体的知识结构;强调知识的实效性与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它不但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在施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爱好;
2、有利于改进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结构。
此实验形式结合教学目标和项目特征,从学生对自己技术能力和对技术理解的心理状态出发,将目标A→目标B→目标C→目标D的形式排列和以课题A→课题B→……→课题n,贯穿到“塔”结构内容中。这样能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为音乐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专项素质和技术水平。
一是由于学生对音乐活动目的更加明确,对各个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再不只是为了学习以便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掌握1-2项技术以便今后用于学习、生活;二是由于各个层次的系统深入,使得多种分层相结合,加上问题指导措施的探讨形式,学生对技术的掌握情况、自身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练习方法有较好的认识,课中会对自己错误动作进行纠正和对自已掌握的技术技能进行提高,从而提高了技术水平。
4、有助于协调发展音乐课和课外活动。
一是因为此形式增加了德育教育,融入了多学科的知识,引申了内容学习的社会意义,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视野,使学生真正明白学习的意义。同时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学生更加明确音乐课学习目标;二是为了达到新的目标,使她们更勤于练习。由于音乐课时有限,单靠课堂时间去掌握技术技能是不够的,往往需要利用一定的课外时间加以巩固。
5、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
通过此形式有效地学习架构,明确了音乐活动的功能,有不少学生将其作为相互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感觉上音乐课有意义和较充实,感觉时间过得较快,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而且在生活、学习中遇到挫折时,能与教师和学生坦诚诉说,通过疗伤室很好的发泄心中的不快;实践发现,学生在内容学习遇到困难时,都能把练习坚持到结束,很少像以前不行就放弃,他们的意志力明显得到了提高。
6、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实验形式对教师在教态、教法、手段等方面工作实施都有很高的要求。由于分层而引起的内容教学复杂化,在思想上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责任感;由于分层使得技术教学精确化,在业务上要求教师有过硬的技术;由于分层导致学生的心理影响,要求教师有必要的心理辅导能力等等;这就促进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以保证教学顺利开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加快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总之,此形式突破陈腐的、低效的、单一的音乐认知思想,形成全新、高效、多维的思维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本着以学校、教师、学生为本的思想,推动音乐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邓双林.音乐的本质----音乐不承载道德担保[J].中国音乐,2001,(1).
[3]刘承华.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杜鹃.音乐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教育艺术,2003,(1).
[5]姚金琢.浅议中学艺术教学和高校艺术教育招生考试的衔接问题.艺术百家.2004年.第6期
[6]黎志刚.论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M].职业技术,2006.12.
[7]徐希茅.地方院校创新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中国音乐(季刊)2007第1期
[8]商秀梅.再谈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CHINA MUSIC EDUCATION 2007年/03总第153期
[9]朱艳.音乐创新教学中的感思与实践.音乐天地.2007.4
[10]向迎春.论课改下音乐教学容易走入的四大误区.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年.第5期
[11]颜秉明.苏北音乐高考现状调查报告.科技信息.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