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课改

《歌剧艺术》教学活动的创新实践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音乐教学网》

[摘要]:音乐新课程改革,是音乐教学发展的一次机遇,也给音乐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就笔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以高中音乐鉴赏《歌剧艺术》教学实践为载体,对新形势下音乐鉴赏教学的创新尝试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程改革、歌剧、音乐教师

随着2004年秋季开始实施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逐步展开,音乐课程改革也紧跟着整个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不断地在向前迈进,高中音乐教师也因此面临了新的挑战。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新的现代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实,新的教师角色的变化,新的学习方式的构建,都需要音乐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活动。如何将音乐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是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努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落实音乐课程的新理念,首先要正确看待音乐新课程。音乐新课程本身也是一个新事物,由于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实践经验,它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也因此,对新课程的应用,不应是机械接受,而应本着每一所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学习研究、探索、创新和发展的态度。本文结合笔者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实践,以新课程中第17单元32节《歌剧艺术》为例,进行教学上的创新尝试,浅谈本人对新课程及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研究《歌剧艺术》的课程目标

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实质上是我国音乐教育界所倡导的,也是广大音乐教师所遵循的一种教育哲学。音乐教师应该自觉地认识、理解并遵循那些科学的、符合音乐教育本质功能的教育哲学。然而由于观念上的偏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音乐教师过多地关注了课程的辅德、益智的作用,忽视了课程的审美教育价值;过多地关注了思辨性内容的体验和理解,忽视了音乐情感、音乐联想和音乐创造等内容的感受和体验;过多关注了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了音乐兴趣的培养与发展、音乐审美观念的树立和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众所周知,音乐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并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过程中使其精神境界得以升华,心灵得到陶冶。“音乐教育必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势在必然。在对《歌剧艺术》的教学设计中,笔者紧扣这一理念,明确《歌剧艺术》的课程目标是带领学生欣赏歌剧的美和歌剧的内涵,激发学生认识传统歌剧的兴趣和欣赏经典歌剧的能力,从审美角度认识歌剧的时代价值。

二、《歌剧艺术》的教学现状

面对《歌剧艺术》这样的教学课题,很多音乐教师会感到困难重重,但基于高度的责任感和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教师还是必须完成这令人头疼的教学任务。于是,老师讲音乐,学生听老师讲音乐,似乎成了音乐鉴赏课的一种司空见惯的模式。当我们执着地跟学生传授那些理论知识内容时,却忽略了学生的真正情感:他们是否真的需要这些?是否真的喜欢这些?犹记得雷默先生说过:“音乐教育的作用,首先是要开发每一个人对音乐艺术力量与生具有的反应能力”。我们音乐教师面对已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高中生,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机“闭嘴”,给学生在课堂上留下必要的“空白”时间,把音乐还给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我们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独立学习、独立见解,尊重学生的求异精神,使学生成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身心健康成长的一代年轻人。笔者在本课教学设计过程中,紧抓学生的需求入手,极力创设一个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松的课堂气氛,逐步展开教学。

歌剧是音乐、文学、戏剧三者综合的艺术。它舞台空间容量大,综合表现手段多,表达情感丰富;而中国歌剧融合了戏曲音乐元素,要了解的问题更多,更难驾驭。学生对歌剧平时接触不多。对于学生来说,歌剧是一门深奥、难懂的艺术,尤其是外国歌剧,它们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中国的歌剧唱词虽能听懂,但历史时代过于遥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曾经对所任教的班级做过一份书面调查,内容包括:什么是歌剧?喜欢欣赏歌剧吗?歌剧难在哪里?对中国歌剧了解多少?通过卷面调查,学生98%不喜欢欣赏歌剧,理由是外国语言听不懂,欣赏也只是停留在演员的服饰、容貌等表面层次上;对于中国歌剧,学生能举例的基本上是最熟悉的两部歌剧《白毛女》和《江姐》,但对《白毛女》也只是熟悉“白毛女”这一形象,却说不出歌剧的大概,甚至对耳熟能详的《北风吹》,也仅熟悉歌曲的旋律,却不知道歌曲的名称。鉴于本校的学生实际情况,笔者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重点等作出多角度的设计和调整,以利于学生对歌剧艺术进行深刻的,真正有效的学习。

三、《歌剧艺术》教学活动的创新

1、教材的调整和重组

笔者和所有的音乐教师一样,希望呈现给学生的课堂是丰姿多彩的内容,会为准备一节课而不遗余力地收集大量相关的资料,可当使出浑身解数上完后,却又常常带着无奈:面对众多的资料和教材,却不知该如何正确合适地使用,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教材的调整和重组。

教材的调整和重组必须基于两个原则:首先,必须确保音乐教材的本体内容。对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其次,在保证完成基本的教学目的前体下,深入地进行探究,适度地引入与音乐本体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本着综合音乐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的目的,使教学内容即受学生欢迎,又能使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落实。

新课程《歌剧艺术》这一章,以中国歌剧为主要内容,旨在把握我国新歌剧创作的特征。《清粼粼的水来蓝盈盈的天》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来自两部歌剧的独唱选段,两者都具有特定历史年代的烙印和浓郁的地方音乐特点。由于学生对地方音乐了解甚少,欣赏中难免有畏难情绪。如何化枯燥为兴趣、化难为易?基于前述的两个原则,我们可以在保证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减少中国歌剧欣赏的时间比例,引用一些外国经典好听的歌剧唱段进行扩充,使之歌剧欣赏的内容更为丰富,拓宽学生的视野。根据前述的教学调查,本校学生对《白毛女》更为熟悉,教师也可以更换欣赏曲目。选用《白毛女》中的著名唱段进行欣赏学习,从学生最熟悉的音乐入手,这样既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的,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课堂学生的反应情况和课堂时间的充裕度,教师还可以适当扩充一些与歌剧有关的知识点,例如介绍世界上有名的歌剧院、著名的歌剧演员等等。

2、教学方法的设计

①运用对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通过欣赏中国歌剧著名唱段,主要需要了解:唱法问题(民族唱法);演唱形式(独唱或合唱);乐队伴奏(民乐队)以及音乐特点(地方风格)。对于《清粼粼的水来蓝盈盈的天》的唱法问题,可以拿它和外国歌剧《茶花女》的咏叹调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研究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唱法区别,归纳民族唱法的演唱特征;对于《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的演唱形式,可以选用外国歌剧《弄臣》中的合唱选段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歌剧演唱形式的多样化;对于《清粼粼的水来蓝盈盈的天》的乐队伴奏,可以播放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的序曲,指导学生观看西洋乐队演奏,比较民乐队演奏的不同,学习民乐队常见的伴奏乐器等。笔者认为:在讲授音乐特征、解释音乐术语的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例如在阐述《歌剧艺术》歌剧特征的问题时,教案可做如下设计:

【教学片段一:】

播放歌剧《白毛女》、话剧《雷雨》、清唱剧《弥赛亚》、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录像片段。

师:请同学们判断以上播放的音响片段里,哪一个作品是歌剧?

生:第一部或第三部(《白毛女》或《弥赛亚》)

师:你们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生:歌剧以唱为主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歌剧最大的特征就是用唱的形式来演绎故事。刚才有同学认为第一部是歌剧,还有同学认为第三部是歌剧。那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两部作品。看看它们有没有不同之处?(播放《白毛女》和《弥赛亚》)

生:前者除了唱,还有表演;后者只唱不演。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前者是歌剧,它除了唱,第二大特点就是表演。(板书)后者是属于清唱剧,它是由歌剧演变而成。通俗的说法就是去掉了表演,用合唱的形式来讲述故事。

师:让我们再看看下面两部作品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播放《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片段)

生:两部作品都有舞蹈、都有剧情、都有背景。后面一部只舞不唱。

师:(归纳)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合了歌唱、舞蹈、表演、戏剧、舞美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歌唱和音乐是占主导地位。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对比,让学生寻找异同点,然后归纳总结音乐特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不仅可以避免教师的“填鸭式”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运用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设问可以分解答式、讨论式和质疑式,设问教学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创新思维。《清粼粼的水来蓝盈盈的天》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巧用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地方方言在中国歌剧中运用的意义问题。

【教学片段二:】

播放《清粼粼的水来蓝盈盈的天》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师:请同学们对照书本的谱例,听听两个唱段中,演唱者在咬字上有什么特点?

生:普通话唱得不标准。

师:我们来找找哪几个字唱得不准。

生:(查找、讨论)

师:是否是因为演唱者的普通话不标准造成的?请同学们讨论:地方方言在歌曲中的运用有什么意义?

师:(总结)中国歌剧融入了地方特色。演唱者在演唱时加入地方方言的口音,使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乡土气息。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设计新颖别致的问题,来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讨论,集思广益,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音乐教学中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鼓励学生研究社会的各种音乐现象,利用各种可用资源,来探索音乐,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音乐信息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这些可用资源包括:电视、家中的音响碟片、报刊杂志等。例如《歌剧艺术》一章中关于民族音乐在中国歌剧中运用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流行歌曲中,找出一些吸收民间戏曲音乐元素的歌曲。如李娜的《青藏高原》、腾格尔的《天堂》,由此可以拉近学生与中国传统音乐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在讲述歌剧唱法问题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当代流行乐坛俄罗斯歌手Vitas的激情演唱,让学生领略用美声唱法震撼玻璃的天籁之音。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好的音乐网站,让学生下载一些与课程直接相关的内容,在课堂中与同学们分享,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活动的一些思考

1.音乐欣赏应是一件快乐的事

音乐欣赏是审美教育,学生在音乐课中应该获得美的享受,而不是枯燥的忍受。“一切为了学生”,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所教授的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才有可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增加体验,获得发展,从而实现音乐课堂无拘无束地表现,不知不觉地获得。

2.音乐教材只是音乐知识的载体

旧模式的音乐欣赏教学,就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教授音乐知识。音乐欣赏课经常是教师播放课本上的音乐,讲述下背景,学生被动地欣赏。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学生要获得的不应只是教材上的内容,因为教学内容只是音乐知识的载体,而音乐知识是无止境的。欣赏课应该让学生透过音乐教材,去领略更浩瀚的音乐知识海洋。由此,对教学内容的使用和调整,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程度,合理地调整、删减及扩充教学内容。教师只有教授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才可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当然,教学内容的使用和调整必须有“度”,它应该以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其他引入的教学内容只是辅助手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3.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

优良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更多地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促进师生上课的互动,使教学活动充满乐感。

尽管处在一线的许多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了种种的问题和困惑,但是只要我们认真领会课改新理念,深入学习音乐新课标,尊重音乐教学的规律,重视课堂教学实践,相信所有的难题都可以化解,我们音乐教学一定会迎来百花盛放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音乐鉴赏》及其教参

3、音乐选修模块教材《音乐与戏剧表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