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是国家层面提出“核心素养”顶层设计下的产物,是高中音乐课程如何达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回应。“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课标里提出的三个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从释义、如何与核心素养体系对接、所体现的课程论思想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检测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课程实施如何促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高中音乐课程
我国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3 年颁布实施,至今已经走过14 年岁月。这期间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巨大的变化,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交锋频繁,青少年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4 年3 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研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成为国家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要求,课程标准不再基于三维目标来修订,而是由核心素养来统领各学科精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提出教学实施、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如何转变育人模式,核心素养怎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下正式兴起。
教育部召集以高校音乐学科专家、音乐课程专家、音乐教研员、一线音乐教师为研究队伍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组,从2012 年起开始调研,2014 年开始启动修订,历经近五年时间,从凝练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定位,研制音乐学业质量标准,优化音乐课程内容结构,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高考改革对接,增强课标的可操作性,力争“好用、管用”等方面下功夫修订高中课程标准,2018 年1 月16日,《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通过教育部官网面世。本文对该版标准的核心素养相关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为新一轮高中课改研究抛砖引玉。
一、核心素养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世界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最早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 经合组织”,英语缩写OECD)开始研究,该组织在1997 年就启动了“素养的鉴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也称DeSeCo 项目)。此后,八国集团、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纷纷加入核心素养研究,21世纪以来各国(英国2007、2010;德国2003,瑞士2007,澳大利亚2009 等)也纷纷研究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并用这些素养来统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领域和教学内容。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林崇德先生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分为三大领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核心素养,18 个基本要点。例如文化基础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两大素养,人文底蕴又包含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三个要点。音乐学科属于“人文底蕴”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情趣”这一基本要点:“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艺术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达的意识和兴趣,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
可见,核心素养是一个结构体系,统领着个人自我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各分支要点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基因、种子,抓住了核心素养也就抓住了实现教育育人的根本。从学校教育角度来说,核心素养的养成是经由学校体系中的各学科来培育的,每一门学科都无法包含和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部,但都有针对某个核心素养或素养要点的强项,学科的定位和特色就是通过各自的强项和独特性凸显出来的。所以学科不是为了迎合核心素养的要求变成面面俱到的大杂烩,而是要提炼和研究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厘清学科核心素养,清晰地界定和描述本学科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体现本学科对学生成长的独特贡献。学科核心素养达成了也就实现了对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贡献,只有抓住学科核心素养也就抓住了实现核心素养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