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课改

初中音乐与相关学科综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海盐教师博客》

[内容提要]:“提倡学科综合”是《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音乐学科不仅与姐妹艺术间有千丝万篓的内在联系,而且与语文、社会、英语、自然等学科有密切的关联。通过音乐与学科的综合实践与探索,既丰富了音乐学科的人文蕴涵,又提高了学生综合音乐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相关学科、综合教学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以往的音乐教学大纲中过分强调学科的专业化、单一花。制约了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综合理解能力。软化学科边缘,提倡学科综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音乐课程标准》根据教育发展的前景出发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新理念。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表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具体指出音乐与美术、影视、舞蹈等姐妹艺术的综合和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念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的鉴赏、表现、创造以及审美能力。本文试图在初中音乐教学总中以音乐为教学主线,充分挖掘相关学科中与音乐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用音乐材料将它们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综合音乐教学进行有效的实践探索,取得一定的效果。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要和舞蹈、美术、影视、戏剧等姐妹艺术的综合,教师应该将其不同的艺术表现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音乐与美术、舞蹈、影视、戏剧等姐妹的联系,感知不同的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与艺术特征。

(一)音乐与美术学科中绘画的综合教学。

好的音乐是一幅美丽画面的流泻与折射,美好的音乐会在我们脑海中幻化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我们沉浸在一种由音乐和绘画交织的美好氛围中去获得一种听觉艺术和美术这一视觉艺术的共同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艺术素养。具体从以下二个方面切入:

1、由画面去感知音乐。物理学家牛顿认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相当于音乐中的C、D、E、F、G、A、B这七个音名。在音乐中和声与音色可以渲染色彩,而和声、织体、调性的变化可以造成阴暗、深浅、疏密、溶淡的色调变化,选择一幅切合主题能恰当地表现音乐作品情绪的绘画作品,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音乐作品。近代的印象派音乐,其灵感就来自与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画派---印象派。例如:在欣赏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的第二首《海浪的嬉戏》时,结合欣赏法国油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以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印象派音乐的特征。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早晨日出时的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突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冲淡了理性的东西,追求瞬间的感觉被称为印象主义绘画。德彪西的《海浪的嬉戏》描写了浪花在欢快地嬉戏。生动而迷人的表现出海浪的泡沫和水珠以及阳光在起伏的海面上映出的闪光。旋律方面轻快、典雅,不易歌唱,轮廓朦胧,但有踪迹可寻;和声方面追求模糊的混合色彩,具有捉摸不定的,闪烁的图画性质。节奏不强调节拍重音,调性在各种调式边缘徘徊,创造出难以捉摸的效果,就象印象派画中朦胧的轮廓。作曲家德彪西运用诙偕的笔法,借助印象派画家的一些表现手法,构筑了一幅印象主义的音乐画卷。尽管二者具有不同分类的艺术,但在艺术思想、创作手法上都有共通之处,通过俩者进行比较,从中能找出共同的特征,这就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渊源及其基本特征提供了条件。又如在学唱俄罗斯歌曲,《伏而加夫曲》时可以结合欣赏列宾的名画《伏尔加纤夫》,通过画面来帮助理解歌曲的情绪和形象,有利与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又如在欣赏《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时,选择一幅富有中亚风情的油画,伴随着油画,聆听着音乐,学生容易感受到原因所描绘的情景:“在亚西亚风沙滚滚的大草原上,传来和平、安详的歌声……”

2、在音乐中寻找画意。一幅好的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构图中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样可以表现鲜明的艺术形象,美妙的音乐可以达到人们内心深处,引起感情共鸣,听者随着音乐起伏,眼前仿佛出现绚丽的色彩与画面。例如在欣赏《瑶族舞曲》时通过优美、抒情的第一主题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仿佛出现了姑娘们婀娜的身姿和翩翩舞姿,当通过热情、欢快的第二主题显示时,在我们面前浮现出小伙子们吹着芦笙,跳住热情奔放的舞蹈画面。又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A段:悠扬恬静的旋律,犹如一幅怡然的乡村画卷:牧童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竹笛,任牛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B段是活泼的快板,采用欢快的节奏和活泼的民间舞蹈音调,勾画出一幅牧童在田野追逐、嬉戏的画面。A-2是A段的变化再现,采用加花的手法使旋律更加华丽动听,犹如一幅田园牧归图:一轮红日西沉,乡村里炊烟袅袅,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地吹着竹笛,放牧而归。又如初中音乐第五册补充欣赏中的《春江花月夜》全曲,宛如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全曲八段,每段都是一幅绝妙的音响图画。其中第三段《花影层叠》用琵琶快速奏出疏密相间的华采旋律,好似描绘出江水在晚风吹拂下微波荡漾,花影摇曳,纷乱层叠的画面,十分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在聆听中产生联想,让学生去感受、理解音乐。

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画面。在教学中以音乐为主体,有机地结合美术,抓住音乐和绘画审美上的共同特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渗化,共同陶冶情操,感受、发现、表现、创造艺术美。

(二)音乐教学与舞蹈的综合。

音乐凭借声音创造听觉的形象,舞蹈凭借形体创造视觉的形象。音乐和舞蹈有机结合,完美地塑造了人物形象,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舞蹈是流动的诗、运动的画、跳动的音乐。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舞蹈语汇来帮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觉。

例如在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曲《查尔达什舞曲》时,由于《查尔达什舞曲》属于匈牙利的“特征舞曲”。为了让学生理解匈牙利的《查尔达什舞曲》。的典型的特征(有两个性质不同的段落互相对比),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该舞曲的舞蹈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这两段不同性格的舞蹈。A段舞蹈动作幅度小,显示沉重,音乐采用小调式,带有悲壮的情绪;B段舞蹈动作麻利,出现连续的跳跃,显得朝气勃勃,音乐也显得活泼,通过直观的舞蹈画面来启发学生认识这一匈牙利特性舞曲的音乐风格,加深对〈查尔达什舞曲〉的理解与感受,同时被精湛的舞蹈表演所陶醉。

又如在内蒙民歌〈牧歌〉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与舞蹈综合。〈牧歌〉属于蒙古长调,节奏舒展、悠长,旋律优美、抒情而高亢,淋漓尽致地展开了蒙古大草原一派迷人的景色,抒发了蒙古人民对家乡的深沉、真挚的情感。在学唱后教师教学生做“柔臂”这一个舞蹈律动,起伏的双臂,舒展的动作配合〈牧歌〉的旋律,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意境,然后欣赏双人舞〈牧歌〉,通过舞蹈演员的形象、流畅的肢体语言,品味〈牧歌〉的深邃意境,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分成声乐、舞蹈两组进行创作表演,虽然歌声没有专业水准,舞蹈也是千姿百态,虽笨拙,但忘情,表达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营造出歌曲的意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