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课改

尝试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上海教育服务网》

我校是一所艺术特色学校,各年级都有一个音乐特色班,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的器乐演奏基础和音乐方面的特长,这给音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在特色班总是提前好几周完成,后面几周该如何教学呢?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我想尝试一下让他们学习作曲。因为特色班的学生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视唱能力,如果引导正确,让他们作曲是有可能成功的。

在常人的眼里,作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让初中学生学习作曲看起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而我认为只要具备基本的乐理知识和记谱能力,就可以尝试作曲。虽然音乐作品是由高、低、长、短不同的各种音符堆砌而成,其中也包含了很多不可缺少的因素,如:作者的情感、作曲技法、音响效果等,但在诸多的因素中,主要应该是情感,而不是技巧。

我在初一年级音乐特色班中谈了我的想法,有一位同学非常惊奇地说: “啊,让我们作曲,老师你和我们开玩笑吧?”但我从大部分同学的眼神中看出了他们对作曲的兴趣和跃跃欲试的心情。

有位同学问: “老师,我们一开始应该怎样做?”我给他们讲了具体要求和要注意的几点,给他们介绍了大家都很熟悉的舒伯特的《摇篮曲》,分析了它的结构形式和作曲方法,给他们演唱了我作曲的歌曲《山倒了》并介绍了我创作的全过程。又有同学问:“歌词怎么办?”我告诉他们可以自己创作,或者选喜欢的诗歌,每段不要超过四句,每句字数基本相等,比如:“我家有个小弟弟,聪明可爱又淘气,整天爬上又爬下,满脸满头都是泥。”

第二节课,有学生已经作好了歌曲。戴烨同学拿出了自己的作品,她是根据我课堂上讲的民歌类型中的 “劳动号子”的特点创作的。我就用这首曲子和学生们一起进行了分析修改。

首先我让学生们清楚一首乐曲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乐段,也就是能够表达一个完整乐思的段落。每个乐段至少应该由两个乐句组成,而戴烨同学的作品只有一个乐句,而且是一个不规整的乐句,也就是只有上句,没有下句,不能成为一首完整歌曲。我们只需要把一个乐句变为两个乐句,就变成一首歌曲。我让戴烨同学进行修改,她面有难色,我告诉她: “你的前三小节不错,只需要修改第四小节即可,而且只需要修改一个音。”这时由全班的同学帮她修改,把“1234567”七个音都试了一遍,最后大家认为用“5”比较好。有了上句,下句很快就产生了。用了重复的手法,大家认为缺少一点力度。我就给前三小节的第一拍增加了符点,通过演唱大家认为比较好,戴烨同学也非常满意,最后形成定稿。

经过上面的修改,学生对歌曲创作的基本方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有学生给我交来他们的新作品,同时我也把他们的作品介绍给全班的学生,让大家互相学习,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同时不断讲解新的有关作曲方面的知识。

经过几周的实践,我认为在初中阶段,让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学习一些作曲的知识,进行一些简单的作曲创作是完全可以的。比如,在音乐课上进行普及性的练习,通过兴趣小组等形式进行提高性的学习,也可通过开展创校歌、班歌,举办学生创作歌曲演唱会,出学生创作歌曲集等活动开展校园文化生活,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点评]: 上海市闸北区教育局教研室/毛东海

本案例中开发的课程资源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软件资源 ----歌曲。王老师围绕让学生尝试进行歌曲创作展开教学过程,歌曲创作的过程即为教学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即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可以这么说,在这里资源的开发和教学的过程融为一体,资源的开发和资源的运用,即时互动,发挥作用。这些即时创作的歌曲,不仅在临场被用来激发其他学生进一步创作歌曲的愿望和灵感,更可以在以后的音乐课上被用于创设教学情景和启发学生探究的典型例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