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课改

让音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久久学习网》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在音乐教学中实行开放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听、唱、弹、跳、演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师生互动,引领学生尽情地在音乐海洋里畅游,让音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激发兴趣、开发智能、激励创新、培养能力

一、论文缘起

一直以来,我们农村初中的教学总是慢半拍于城市教学,音乐教学也是如此,至今还脱离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上面弹唱,学生下面跟唱。这样的音乐教学总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在校园内几乎听不到学生的歌唱声,更看不到舞动的身影,许多音乐教师都在试图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向我们音乐教师提出的要求。据此,笔者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多年来的音乐教学实践,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大胆进行开放性教学的尝试与探索。

二、开放性教学的设计

(一)、概念界定:

让音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即把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让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带到生活中去,以点缀生活、表现生活,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将生活中美好的素材由音乐形式展示出来。

开放性教学,是在教学方法、空间、评价等方面的开放,立足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用权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发展者。

(二)、理论依据: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音乐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愉快的音乐气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获得知识。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它能把师生间的距离拉得更近,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既有利于增强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基本原则:

1、开放性原则:所谓开放,即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的开放。在音乐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主动学习,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

2、趣味性原则:人对某个对象感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力就认识它,了解它。学习最好的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所产生的兴趣。因此要以激发学生学习、钻研的兴趣为着眼点,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音乐课堂其乐融融,积极地投身到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参与中去,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预期效果。

3、实践性原则:在音乐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听、唱、弹、跳、演等实践,享受音乐的美,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4、创新性原则:创新是开放性音乐教学的灵魂,学生在参与活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用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获得新发现,获取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开放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笔者在音乐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开启学生的智能,引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多变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身于美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活动中融入自己的理想,培养创新能力。

(一)、基本策略:

1、拓展课堂教学:

(1)、联系现实生活:

本人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创作,将音乐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上第二册的《幸福在哪里》一课时,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联系自己的生活,对“幸福在哪里”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各小组同学都积极发言,道出了他们的幸福及原因,教师在此基础上作点评。接着教师将《幸福在哪里》这首曲子中抽出部分乐句,展示在大屏幕上,删除其中的某些唱名,让学生听《幸福在哪里》这首曲子,听后许多学生都积极发言,把缺空的唱名填补出来,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就自然地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使音乐教学具体化、多元化。学生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此时开始学唱歌曲,大家唱得特别认真。学唱过程中,教师穿插一些提问,如《幸福在哪里》这首曲子中多次出现了什么节奏?这种节奏给歌曲带来了怎样的效果?学生回答:多次出现了切分节奏,这种节奏使歌曲产生了欢快、跳跃、喜悦、幸福的情感。这样同学们不但学会了唱歌补曲,巩固了以前学过的乐理知识,而且体会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接着教师鼓励学生给《幸福在哪里》这首曲子换上自己喜爱唱的歌词,充分反映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把同学们的作品一一展示在大屏幕上,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当学生唱着自己填的歌词,别提那股高兴劲了,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联系课余学习:

音乐教学中,给予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将课内教学活动与课余学习联系起来,把课堂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如上《戏曲》这一内容,不仅学生感到陌生,而且老师也不很熟悉。为了上好《戏曲》这个内容,课前笔者就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去搜集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资料,并向自己的父母或长辈请教,学唱一段或几句在民间较有影响的戏曲片断,如绍剧京剧越剧、莲花落等。上课时教师要求同学们把自己学到的戏曲片段,在班上演唱,大家一起来听,属于哪一种剧种的唱腔。由于每个人在课前都请教了长辈,有了一定的收获,所以都不想错过这个表现自我的机会,想在同学们面前好好露一手。虽然有极少数同学不敢在大家面前演唱,但他们用另一种办法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作业,把长辈们演唱的戏曲片段用磁带录了下来,在班上用录音机播放给大家听。这样一来,不但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而且能准确地辩听绍剧京剧越剧、莲花落等剧种的唱腔,加深了同学们对戏曲艺术的理解,懂得戏曲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笔者以为这种教学效果,远远超过了教师自己讲解教唱的效果。

2、扩大课外教学:

(1)、补充课外内容:

从教材内容来看,传统教材在某些方面,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了。教师应当精选一些思想性、艺术性具佳的现代流行歌曲,如:《龙的传人》、《中国娃》、《好日子》、《橄榄树》、《中国功夫》等,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都从不同方面表现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从而使我们的教学不用丝毫说教,就能起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2)、引导学生兴趣:

从学生方面来看,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喜欢轻松愉快的流行音乐。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本人在音乐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我选用了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符合学生审美情趣的流行音乐作品,如在学唱《歌唱祖国》时,引导学生列举一些歌颂祖国的歌曲----《大中国》、《好汉歌》等,并让学生唱一唱。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爱国情怀。

3、生活学习音乐: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当代社会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学要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要全方位地将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和他们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社会生活中伴随了大量的音乐现象,如礼仪音乐:庆典、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舞蹈、健身、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赏、体会、学习这些生活中音乐的风格特点,来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情感,从而让音乐伴随自己的人生,提高生活的质量。

(二)、实施开放性教学要树立的意识:

1、兴趣为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音乐课堂教学,提高45分钟效率,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是音乐教学的好帮手,它能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使音乐教学具体化、多元化,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的思维在解决问题时,才会积极起来。”

笔者在音乐教学中,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选择恰当的新课导入方法,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导入新课,抓住学生整个身心。如在教唱《校园的早晨》这首歌曲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反映美好的校园生活的录像,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将学生引入校园生活,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情境之中。又如在教学《太湖美》这首歌曲时,把课前根据歌曲内容制作的幻灯片画面展示在大屏幕上,再播放《太湖美》这首歌曲,让学生在淳朴、恬美的旋律中走进音乐教室,一坐下便能看到大屏幕上反映太湖美景的投影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音乐氛围,有一种自由自在沐浴于音乐海洋之中的感受。让学生真正进入音乐,听懂音乐,投入到音乐教学中来。

2、创新为主----创新是发展之魂

笔者以为:创新成果就是与众不同的,原发于本体的独到思想。教师一定要及时捕捉,抓住不放,热情鼓励,“小火花做大文章”,“助燃”创新火花,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肯定。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当学生产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活动时,教师要善于用夸奖的言语去激励他们,如:“你的想象很丰富!”“你的回答教师很赞同!”“你的观点真独特!”“你表演得好棒啊!”把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欲望激发出来。

笔者认为:音乐课应该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的环境,营造一种能调动学生自发性的宽松愉悦的“安全”气氛,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提倡课堂讨论,提倡“七嘴八舌”。

(1)、在“安全”的氛围中创新:

所谓安全,就是对学生的独特想法不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学生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创造性发现应表示诚恳的支持,进行适当的赞扬和激励,著名教育家弟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唤醒与鼓舞。”音乐教学应当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教师不能剥夺学生扮演主动角色的权利,而应当让他们充分享有。教师应把自己融入学生当中,成为学生的设计师、协助者、学习伙伴,要重视师生间的角色互换。

音乐教学活动中,本人喜欢和学生坐在一起,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指挥、领唱、用口琴竖笛伴奏。有些同学很有音乐天赋,表演得确实不错,我便鼓励他们说:如果你愿意,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会比老师更出色。有些同学担心会出丑,不敢上台表演,我便鼓励他们说:教室本来就是出错的地方,上去表演哪怕是出错出丑又有何妨呢?比坐在下面不敢上去的要强百倍。这些胆小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也开始上台表演了,等他们表演完了,我为他们鼓掌,并称赞他们是好样的。笔者就是这样让学生在安全的课堂氛围中,自由自在地学习、无拘无束地表演、尽情地去想象、去探索、去创新。

(2)、在平等的气氛中创新:

音乐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教师以一个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当中,放下“师架子”,与学生一起欣赏、一起歌唱、一起跳舞、一起讨论,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这样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更近了,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音乐的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发展和创造性的活动,使学生形成一种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心理趋向。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表现力。

实践证明: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帮助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并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给学生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可以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等能力,并让学生在学习、探索、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

3、生活为源----让音乐成为生活中美的享受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经,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1)、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享受更是令人向往。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给每位学生以音乐美的享受,并体会成功的喜悦。如在上《编花篮》这首河南民歌时,给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氛围,让他们在欢快、轻松、优美的旋律中走进音乐教室,一坐下便能看到展示在大屏幕上根据歌曲内容制作的幻灯片画面。教师启发学生看画面解说歌词,体会歌曲中反复运用前倚音,感悟作曲家的画龙点睛之笔;联想:河南人民编花篮时那种喜悦、温柔的心情,那细长的藤条、竹丝在编花篮人的手中像彩带一样,翩翩起舞的劳动场景。接着让学生进行有前倚音与没有前倚音的试唱对比,练习几遍后让同学们边演唱边配上简单动作进行表演,然后教师给予肯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时的兴奋和激动。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学唱,同时提醒学生唱时应注意前倚音、休止符和速度,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才能体现出劳动人民在编花篮时那灵活、轻巧的动作。教师再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没有唱好的地方加以指正,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轮流演唱,没有轮到演唱的小组用鼻音轻轻哼唱,让学生真正沐浴在成功的喜悦中,沉浸在美的享受中。最后让学生齐唱《编花篮》,体会河南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感受到河南人民那种憨厚、朴实、开放、风趣的性格。

(2)、给学生乐的感受:

开放性的音乐教学,能给学生一方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歌唱、表演、讨论、质疑,学生想唱歌时就让他上来唱,学生想提问题时就让他提出来,学生想表演时就让他上台表演,学生想回答时就让他回答,学生想解决问题时就让他试着解决。教师只在必要时稍加点拨指正。这样的音乐学习使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能把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出来,同时带给了同学们无穷的乐趣,鼓励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此起彼伏,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学习中享受音乐的美。

四、效果分析

1、提升了音乐素质:

通过开放性的音乐教学实践,笔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作了音乐知识、能力考查和问卷调查结合为一体的形式评估,对照实践研究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研究后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想象力都有明显的提高,所学的音乐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创新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教育质量得以提升。

在2004年5月,笔者对本校实施开放性音乐教学实践的065班和实施传统音乐教学的061班学生,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对比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班级人数

音乐兴趣

音乐想象力

音乐素质

音乐成绩

061班

53

低落

贫乏

一般

一般

065班

55

浓厚

丰富

较好

较好

04届毕业生中,倪立刚、孙佳娣等几位同学,在高中招生音乐面试中,因音乐成绩突出,被某普高破格录取。

065班的沈小娟同学,2004年10月在萧山区第三届艺术节声乐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填补了农村初中声乐比赛获奖的空白。

2、提升了生命质量:

音乐对培养理想人格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音乐是培养良好性格的必要途径,音乐是打开心灵的金钥匙,音乐对于人们心灵的陶冶,灵魂的净化,起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亲切的歌曲能唤醒我们的灵魂和培养我们高尚的情操。我国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是陶冶情操的熔炉。”每当学生唱起《东方之珠》时,那激昂的旋律,那优美的歌词,总让学生心潮起伏,受益非浅,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烙下深深的爱国情怀。音乐是人身心健康的营养素,渗透着各种文化内涵,影响着人类生活,总之,有音乐伴随将使人生充满智慧和活力。

五、体会反思

基于新课程理论学习的体会,笔者以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探究活动的设计师、协助者、伙伴。

1、设计师:在新教育理念下,教师首先应是一名设计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探讨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活动来学习知识,获取知识。

2、协助者:学生在实践、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教师给予帮助,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有的放矢,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3、伙伴:教师更是学生学习上的伙伴,一方面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更好地观察学生,理解学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体味学生的学习甘苦;另一方面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位机敏的倾听者,与学生打成一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伙伴。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需要我们去落实素质教育的内容,去创新的素质教育的方法。音乐教学工作者,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精神、动机和创造性的教学生活,使音乐教育的价值上升为人类交流的一种美好形式。故战斗在音乐教学第一线的音乐教师,要及时调整好自己在音乐教学中的角色,变传统型“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带领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畅游,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多角度全方位地给学生以锻炼,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