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课改

在动作造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在近半年来奥尔夫教学活动中,以动作造型为主,我通过实践、研究、尝试在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节奏等方面摸索了一些经验,下面对研究成果做一下论述。

在以前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发现传统音乐教育模式死气沉沉,孩子总是围绕教师指挥棒转,简单的知识灌输幼儿被动的接受,忽视了幼儿主动性,忽视了幼儿的创造思维,单一只会求同、不会场求异、不敢创新、不会创造。因而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立足于发挥幼儿主动力学性,鼓励幼儿尝试,把幼儿作为音乐活动的主体,是音乐的创作主人,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处于积极主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创造,给幼儿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的机会。

首先,为了了解幼儿在音乐方面(重复造型)的发展状况,学期初,我放音乐请每一名幼儿听着音乐行走和做动作和每人一个鼓,轮流想一个敲击的方法。全班幼儿只有4个小朋友创作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其他幼儿千篇一律,其中有大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还有40%幼儿注意力不集中,个别幼儿记忆力差等,在此基础上我对幼儿进行了培养。

一、树立现代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在选择课程目标的建构上,我首先做到尊重幼儿,尊重幼儿,鼓励幼儿积极地自我表现、努力创造。以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促进幼儿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促进幼儿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和儿童个性的自立发展,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潜能为主。在施措目标过程中,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顺应他们的发展规律,随发展水平调整目标,同时研究和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

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首先为了培养幼儿音乐兴趣、注意力、开发智力,我在过渡环节和户外体育活动中,采用边尝试边动作的方法,带领幼儿做一些比较熟悉的游戏和利用幼儿的翻绳,做情景表演,如:我是一只“小老鼠和猫捉老鼠”,利用串珠的各种颜色启发幼儿根据串珠的颜色做不同的动作。户外时做影子游戏,这样玩了一段时间,幼儿的兴趣逐渐产生了从一部分到大部分到全班幼儿都喜欢参加,因为一切从幼儿原始来,都带有自发性和创造。到现在为止,幼儿好象形成习惯一样,在各项活动中,幼儿自由结合,玩着自己的各种节奏、戏剧表演、指挥声势活动造型游戏。我将抓住这个机遇,继续尝试探索,让幼儿产生更大的兴趣,在通过运动创造动脑进步使兴趣得以巩固和发展,这是我努力的目标。

三、以运动培养幼儿的节奏

我培养幼儿通过日常的重复练习来获得肌肉感觉的记忆,进而引导幼儿清晰、准确地演示节奏。如“变变走”、“跑”、“全身怎样动”等等,引导幼儿通过整个身体的训练来获得,使幼儿的每一肢体都参加到节奏活动中。先训练幼儿分别单独练,然后某些部位同时练,最后是整个身体加入,形势是接力赛一个一个幼儿不断地变换动作。

四、以游戏方式鼓励幼儿尝试

在平日活动中我努力去观察和发现幼儿的身体活动和他们周围的自然节奏,将他们的一些游戏自然地引入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如在户外活动中,幼儿跳跃、奔跑、躺在垫子上翻跟头和滚翻等动作,我设计了现在上音乐课的活动,过程是:

1、教师弹钢琴幼儿做不同的动作,给每个人表现的机会,请做的有特色动作的幼儿再做一遍,其他幼儿模仿。

2、让幼儿放松休息,教师边演奏边描述情节,大浪向他们滚滚而来,幼儿随着音乐翻滚,教师不断地变音和重音表示波浪等等,还有感知不同时值的不同速度的,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游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

五、开展各种形势的即兴活动

我在培养幼儿学习音乐活动的第一天就尝试了。让幼儿进行了即兴表演,如我做了动一动手指,动一动头的动作,问幼儿,你们可以做什么动作?并提出要求每个幼儿想一个不一样的动作,对做动作有创意的幼儿,我及时肯定表扬,使每个幼儿都感到有成功感。同时开展“舞动我们的纱巾”――即兴活动。这样的尝试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发展想象。到现在为止,这种即兴活动被幼儿视为最喜欢参加的活动,使幼儿体验了有声、无声、开始、结束、快慢、强弱等基本音乐要素,这也正是音乐教育的起点。

六、以“身体为乐器”进行节奏训练

声势活动是幼儿以身体作乐器进行节奏训练,既简单又有趣的活动,因此,我设计了许多声势练习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如展示各种节奏图谱请幼儿选择自己身体能发出声音的部位来,拍手、跺脚、捻指头。小班幼儿也可看图形来选择,发出声响彻云霄的身体的部位。这种活动可在一日活动中随时进行,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幼儿注意力、创造力、记忆力。在活动中体现了教师充分地尊重幼儿的身体,尊重幼儿的意愿。

在近半年的尝试教学中,这个班的幼儿音乐节奏,能力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七、再次测查

我用同样的方法对幼儿又进行了一次测查,结果80%幼儿能根据一段音乐创编出20多种动作,15%幼儿能创造出15种动作,5%幼儿能创造10种动作。70%幼儿能用敲击出10种花样,15%幼儿能敲击出7种花样,15%幼儿敲击5种以上花样。

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超过任何时代,这种整体素质不仅是一般意义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具有高度“主体性品质”积极主支、独立自主、富有创造精神。幼儿阶段对他们进行一系列创造思维训练,就会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习惯,可以说“创造”是21世纪新人最根本条件。奥尔夫正是这样的思想并指导与实践,他来源于幼儿,适合于幼儿,一切从幼儿出发,并充分考虑了幼儿音乐学习的特点和适应儿童身体发展的特点。在活动中注意充分地调动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音乐,注重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在欣赏音乐时,也不是让幼儿被动地听,而是借助一些辅助性的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分声部演奏打击乐器,这样儿童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与风格。同时奥尔夫还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是作为导演而存在,而是教师。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讨论,引导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内容选票注意与幼儿生活相关,从原始中来,从幼儿自身需要来,从幼儿兴趣来,充分为每名幼儿表现的机会。奥尔夫的音乐体系对我国学前儿童艺术课程提出了决策性的启示。

(学员论文


[ 文:王晓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