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课改

新教材中“音乐知识”的定位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三、把识谱知识学习与识谱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改变单纯知识讲授和理性学习方法
  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学生会唱几首歌,也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功能,是音乐教育的鲜明特征。这是近年来音乐教育界达成的共识。识谱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识谱技能的传授,强调纯技术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乐感的培养。如将歌曲中的一句旋律作为视唱练习,把其音高与节奏先分开练习,然后合二为一完整演唱。这样看起来细致,学生也较易把握,但这种纯技能训练,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减,根本谈不上美的感受,更无法培养乐感。《中国音乐教育》杂志副主编吴斌说:“对音乐来讲,听觉是最重要的。今天学生们唱的通俗歌曲,往往比我们音乐课所学的节奏、旋律要复杂得多,但学生们唱的很准,而且是靠听会的。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乐感,可通过听录音和老师的范唱,反复欣赏某些优秀作品,让他们感受理解其中的美,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抽出片段进行练唱,如同看戏一样,光看不演是无法进入角色的,要在赏中练、练中赏,让他们感到“似曾相识”又无法唱出,心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探究,老师再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效果自然胜过单纯的识谱技能的教学。在《折纸船》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力度,借助情景的创设,即小船在波涛中上下波动的形象,通过对歌曲的听赏、老师的对比范唱等一系列的欣赏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力度变化的效果,而理解力度的作用。在演唱中逐步体现。总之,教师只要肯多动脑、多琢磨,一定能找到一条改变单纯知识讲授和理性学习识谱的方法。
  素质教育的提出,有力的冲击着我国延续至今的“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对于教师而言,新版教材在体现其创造性、发挥其个性方面给教师提供了更高的要求,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让孩子们在歌声中度过童年、在音乐课上提高感受、理解欣赏音乐的水平,在音乐中培养起他们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情感,这是音乐教室的责任,也是新世纪对我们的要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