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课改

素质教育与乐中寓教

作者:夏青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雨果的这句名言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性,即音乐教育不光是培养音乐家,而对培养全面的创造型人才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让所有的教育对象都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并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全民族的素质得到提高,这就是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使它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也就是音乐教育应如何为素质教育服务呢?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乐(yue)中寓教”,所谓“乐中寓教”有两个含意:其一,是指我们教材中所选入的音乐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内涵,那优美的乐调,隽永的歌词,塑造出如诗的境界,如画的形象,表达出人们对英雄人物正义事业的赞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的要善于因势利导,或点拨深化,或引伸升华,将作品蕴含的教育内涵适时给予展现,具体地说就是寓思想教育,情操培养于音乐教育之中。其二,是指教师无论是在唱歌、唱游、还是器乐教学,欣赏和传授音乐知识技能都要始终围绕着智力开发,并通过可感、可闻的音乐让学生体验到探索创造的无穷乐趣,我们的素质教育目标才能在教学相长中顺利实现。
  一、乐中寓教让心灵在音乐美中升华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音乐教育都很重视,我国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和倡导者,他认为:"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在教育中"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一个人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可以使他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因而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注重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了解美,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导真,以美引善,使千姿百态的美有所附着,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
  1、发挥学科特点,在听听、唱唱、跳跃、奏奏中接受教育。
  寓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只有遵循音乐学科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正如音乐教学大纲中指出的那样“小学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也就是思想品德教育,道德情操的培养不能离开音乐艺术形象进行空洞的说教,审美教育不需要对审美对象进行理性的说服教育,这样儿童在学习时会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再辅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孩子们在听听,唱唱,跳跳,奏奏中就接受了教育,它是音乐教育所特有的功能。如我在第八册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我就是通过“听”,“唱”,“跳”,“奏”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的:首先,让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听之前向学生讲述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启发学生对前辈的崇敬之情,听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回顾想象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情景:优秀运动员挺立在领奖台上,眼望五星红旗伴随国歌那庄严的旋律冉冉升起的场面,从而领会运动员激动的心情与爱国的热望。在教唱时不仅教孩子们会唱、唱好,而且还对国歌的作者、创个时代背景,及国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做了一一介绍,启发同学们思考唱起国歌联想到了什么?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音乐知识如:休止符,附点音符,三连音,力度记号,进行曲速度等。让学生在激奋的歌词雄壮的旋律所表现的音乐艺术形象中受到情操的感化,使他们懂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民族的心声。“起来!起来!”的呼声不仅是前辈昨天战斗的号角,而且也是我们今天建设祖国的进军号。接着我又不失时机地利用教材间的相互联系,让他们回想一年级学过的《国旗,国旗真美丽》,启发学生重新编配动作,且歌且舞,以动激情,这样恰到好处地抓住了爱国主义这个结合点,将两个教材揉合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使学生加深对《国歌》的认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儿童对国旗崇敬,热爱的心情油然而生。为了加深映象,我还让学生用口琴吹奏国歌的前奏。使学生在自己创造的乐声中体会三个三连音所塑造的矫健、雄壮的艺术形象,仿佛是进军的号角,铿锵的军鼓声,给人以激昂奋进的感觉,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这种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听听,唱唱,跳跳,奏奏”使学生理解作品艺术形象及思想内涵,陶冶他们高尚情操的做法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音乐特有的功能。正如古语所云:“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