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大学音乐论文

建设兼有音乐学与教育学双重品格的音乐教育学

作者:谢嘉幸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建设兼有音乐学与教育学双重品格的音乐教育
谢嘉幸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与师范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是所有音乐专业中发展最迅速的专业。1981年,中国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含本科和专科)的专业点只有40多个,但到今年(2002年),这样的专业点已有290多个,硕士点也有30多个,分布在全国的师范院校、音乐艺术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中。这些点既包含师范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中的音乐(艺术)学院、音乐系,也包含音乐艺术院校中的音乐教育系或音乐师范系。至1998年,最后一个(没有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音乐院校――中央音乐学院也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专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表明了随着美育重新回到教育方针后,音乐教育在普通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认可;一方面也表明了教育在音乐文化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认可。
在音乐学的学科群中,音乐教育学是最年轻的学科,随着音乐教育、尤其是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迅速发展,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中国的音乐教育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因其年轻,因此充满活力;也因其年轻,因而也充满问题:音乐教育学是怎样的一个学科?它在音乐教育专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在音乐学学科群中具有什么功能?长期以来,人为地将音乐教育专业作为和专业音乐教育相分离的师范音乐教育,从而将两者割裂开来,不仅造成了专业音乐教育对教育本身的忽视,也造成了音乐教育自身学科价值的失落,而如今这种格局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本文想就音乐教育学学科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充满活力的新兴学科
作为一门音乐与教育的交叉学科,音乐教育学(Pedagogy of music)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非常短,其前身是“音乐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近代出现的该类教科书有1926年陈仲子编的《音乐教授法》(商务印书馆),但都不能称为“音乐教育学”。在1989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中把“音乐教育学”列入词条,将音乐教育学的基本层面作了划分(叶纯之):音乐教育课程、音乐教学法、儿童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史、比较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社会学。
此后,随着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逐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989年国家教委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研究》列为全国艺术教育“七五”重点科研项目,开始了关于这一学科的专门研究,并召开了多次专题研讨会。1990年,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学会成立,通过章程,发展了第一批51名会员,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由曹理任理事长。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开始有了整体协作的科研学术活动。1993年,“七五”课题完成,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曹理主编、缪裴言、廖家骅副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标志着学科发展已具雏形。1991年国家教委社科中心再次为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争取到全国教育课学“八五”规划项目《学校美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学校音乐教育分为“近现代”、“当代”与“国外音乐教育”三个部分。至2002年出齐了全套16本音乐教育学文献及学术专著。
近现代的有:《中国近现代美育论文选》俞玉滋、张援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俞玉滋、张援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伍雍谊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章咸 张援编 宋恩容校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修海林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等五部。
当代的有: 《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姚思源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姚思源主编 辽海出版社
《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姚思源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等三部。
国外的有: 《美国音乐教育概况》刘沛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德国音乐教育概况》谢嘉幸 杨燕宜 孙海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日本音乐教育概况》缪裴言 缪力 林能杰编著
《苏联音乐教育》魏煌、候锦虹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杨立梅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李妲娜等编著名 上海教育出版社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路》蔡觉民、杨立梅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外国儿童音乐教育》尹爱青 曹理 缪力编著等八部
除了这一课题,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关于本学科建设还有大量国外的著作及文献引进:
如邹爱民、马东风等译的《音乐教育学》音乐词典条目汇辑(人民音乐出版社)、[日]浜野政雄著 曹理 缪裴言王昌奎译的《音乐教育学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美]艾伯利斯等著 刘沛主译的《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新疆大学出版社)、迈克尔・L・马克著 乔晓冬、管建华译的《当代音乐教育》(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音乐》1995年增刊续集“全球文化视野的音乐教育”、《中国音乐》1996增刊“国际音乐教育与音乐人类学”、《中国音乐》1997年增刊“音乐教育学理论研究专辑”、《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增刊 “90年代国外音乐教育专辑”、《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8年特刊“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专辑”。
以及许多国内学者的众多的专著、教材的相继出版,如:曹理著《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郁正民著《音乐教育心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邵祖亮主编、徐绪标、张荫尧副主编《中学音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郁正民主编、尹爱青、王昌逵副主编《中学音乐教学论》、郁文武 谢嘉幸编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教出版社)等等。
以上著述足以说明,音乐教育学学科虽然非常年轻,但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这些还仅仅是音乐教育学科的一部分成果,音乐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学术科研活动十分活跃。仅就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而言(上述著述的大多数作者都是这个学会的会员),自90年成立以来,围绕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以及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已经开了10次年会,如“中外学校音乐教育比较研究”(杭州1993)、“全国高师音乐学科教育学改革与学术研讨会”(北京1995)、“全国九五音乐教育展望研讨会”(济源1996)、“中外音乐教学法信息交流研讨”(北京1997)、“全国民族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呼和浩特1999)、“全国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音乐课程改革研讨会”(南宁2001)等等。围绕相关的科研课题和学术研讨会,学会还组织了大量的音乐教师培训活动,每年在全国的各家重要的音乐刊物上发表大量的论文。这些学术活动对促进本学科体系的建设――如学科体系的构建,学科文献的梳理,促进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此外,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委员会,在这十几年中,也召开了七次全国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这些学术会议对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回顾和总结音乐教育学学科这十年的发展及丰硕成果,说中国音乐教育学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新兴学科,是实事求是的。

二、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问题
当然,如前所述,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首先是学科的性质与定位问题。在教育学的范畴中,音乐教育学是作为音乐学科教育学来定位的,这一定位的关键在于突出教育的根本宗旨――对人的培养。因此,“音乐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苏赫姆林斯基)成为音乐学科教育学的座右铭;在音乐学的范畴中,音乐教育学是作为应用音乐学([德]费雷拉)或实践音乐学([美]梅里亚姆)来定位的。这两种定位有很大区别,体现了音乐学研究本身的变化。在早期的应用音乐学范畴中,音乐教育学普遍为音乐学研究者所忽视,而在后来出现的实践音乐学中,音乐教育学才成为音乐学研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国有的学者称音乐教育学关注的是人类自身的生产(赵宋光),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教育学与音乐学对音乐教育学的共同认识。
然而长期来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由于所谓专业音乐教育与师范音乐教育表面化的僵硬划分,[1] 致使我国的音乐专业划分,长期陷于混乱状态,音乐教育学也完全被界定为普通学校乃至普通中小学的一门应用学科。不仅与专业音乐院校中其它音乐专业缺乏有机的联系,在所谓师范音乐教育中也成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课程。今天,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是这种“专业”与“师范”的表面化僵硬划分已难以维系,在专业院校中,如果不能使“师范”一词确指教育家与教育学的学术品位,使“专业”一词确指音乐实践与音乐学的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美国高等音乐教育中专业是按“音乐学”、“音乐理论作曲”、“音乐教育”、“应用音乐”(音乐表演艺术)“普通音乐”(音乐欣赏)来划分的。并没有我们的“专业”于“师范”的对立。参见《音乐教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版第174―184页
术品位,那么把系科化分为“师范”与“专业”已毫无意义。更由于几乎所有师范院校和普通大学的音乐系现已大都改为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将其各专业戴上“师范”帽子,如师范的作曲系、师范的声乐系、师范的管弦系,也好像也很滑稽。事实上是,音乐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最具有市场的专业,其它国家也一样。例如美国高等音乐教育是这样表述其音乐教育专业状况的“主修音乐的学生选择音乐教育作为专业的人数最多”,这和我国的情况相同。在美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也是音乐教育学占绝大多数,这恐怕也是中国研究生教育将来的发展趋向。当然,上述还只是专业划分问题。作为学科,由于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定位模糊,致使其在音乐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充分的研究,也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
其次是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问题,从上述所列举的成果来看,我国音乐教育学这些年的发展,已为学科建设奠定了一定的文献基础,尤其是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那套音乐教育丛书,从近现代(含古代)、当代以及国外三个方面,对现有国内外关于这一学科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这一工作既使在音乐学的学科群中也是突出的。这套丛书确实为音乐教育学今后的研究打下了较为厚实的基础。这一学科的另一项文献工作是对国外音乐教育学学科文献的翻译和介绍,包含了专著与论文集两大部分尽管在有些文献的翻译工作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有些研究生的翻译不尽人意等,但总体来说,这一工作也为国内音乐教育学学者和音乐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近年来国外音乐教育学最新的发展动向的窗口,与不断到访的国外音乐教育学家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我国的音乐教育学学科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信息。
当然,尽管文献工作是任何一个音乐学科,因此同样也是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但毋庸置疑,音乐教育学的学科核心,应该仍然是音乐教育实践,这也是由音乐教育学学科的实践特性所决定的。正像音乐史学的核心是文献研究、音乐美学的核心是对人类音乐活动及审美感性体验的思辨与阐释、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核心是田野工作等等(谢嘉幸1998)。应该说,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正是在音乐教育实践的强烈推动下,才迅速发展起来的,音乐教育学所走过的道路,无不体现与音乐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80年代末期创办的《中国音乐教育》正是一个集中反映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尤其是基础音乐教育的窗口。通过这一个刊物,广大的音乐教育教师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到国家音乐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也能够发表自己对音乐教育改革的看法,亦能够使音乐教育改革的科研、教研经验得到一定的交流,音乐教育学的研究者也能通过刊物了解到学校音乐教育一线上发生的一些状况。
但是,由于音乐教育的学术研究与一线上的教学实践,仍然缺乏充分的沟通。这种缺乏体现在:一、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没能及时由广大教师所接受,研究者对实践的指导仅停留在较为空洞的观念层面;二、广大教师所进行的教研教改活动,缺乏正确的指导,有成效的科学实验、调查报告还很少见,多是感想式的、体会式的,因此成功的经验难以充分交流,难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对于音乐教育学研究的这种缺陷,主要体现了在音乐教育学研究队伍中,还存在对于学科核心特性认识不足的现象。审时度势,当前若不能旗帜鲜明地提出“音乐教育学必须兼备音乐学与教育学双重品格”这一学科建设目标,就走不出上述困境。
最后,音乐教育学在专业音乐院校中的功能和价值是什么。由于长期来专业院校的教师,除了本专业的业务水平外,从来都没有对其教学的专门知识和能力进行系统的考核,致使教育行为研究始终是专业音乐院校的一个盲点,似乎只要有演唱、演奏或创作的专业技能,就自然而然地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殊不知这种观点是很错误的。缺乏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是对人的忽视,对人的艺术创造力,人的整体人文修养水平的忽视,也是造成一些学科畸形发展机械呆板、音乐生活千篇一律的原因之一。凡此种种,都与忽视音乐教育学的学科价值,忽视人的教育密切相关。
建设兼有音乐学与教育学双重品格的音乐教育学,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希望音乐学的其它学科,能够关注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在充分交流的状态中,共同推动音乐学学科的整体建设。



2002年9月14日 北京 德外丝竹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