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论文

对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的分析

作者:济宁海达行知学校 马潇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08-04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形式都处于一种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舞蹈也是如此。舞蹈产生的过程就是一种创作,在舞蹈学习中,编舞、鉴赏作品、研究舞蹈理论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学习各种舞蹈技能的同时,也需要学习舞蹈编创方法,积累舞蹈编创经验,增强表现力及创造力。

  其次,在欣赏舞蹈时,学生会用不一样的角度赏析,每个人对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就已经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舞蹈编创本身就是一个实践加创新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学习舞蹈编排基本常识,根据指定或自选音乐即兴编创舞蹈;能够根据音乐设计与之相应的舞蹈动作及队形”。在创作舞蹈作品时,学生首先需要确定主题,然后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确定主题动作,由主题动作再延伸出小节动作加上队形的变化,最后通过艺术化的处理完整地展现出来。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对于高中生来说,舞蹈实践最重要的不是表演,也不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展现高难度的专业动作和技术,而是让学生沉浸在舞蹈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群体表演中能进行一定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参与的方式切身体会到舞蹈的魅力,以及每一个舞蹈作品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意境。

  高中生需要在各种各样的活动比赛中展示自己从而变得自信,如果提供给他们机会,他们就能从中发掘自己的潜力。在进行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第五单元“中国少数民族舞”教学时,加入了课堂即兴编创环节,以藏族舞为例,在学生了解了藏族舞的风格特征(松胯、弓腰、曲背)的基础上,教师教他们几个基本动作(齐眉晃手、髋前划手、前后摆手、碎踏步、退踏步),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舞蹈动作和队形的创编。这正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好机会,教师给出舞蹈情绪或不同的音乐,任学生选择舞蹈音乐或舞蹈道具,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加深学生对音乐与舞蹈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信感和创造性。

  3. 创新教材内容,促进模块教学

  国家教材内容选材颇为丰富,以中外舞蹈文化为主线,涉及了中国汉族民间舞、中国少数民族舞、中国古典舞、芭蕾舞、外国民间舞、社交舞及现代舞等多种舞蹈,既弘扬了传统音乐舞蹈文化,又实现了文化的多元性。传统的课堂模式主要是舞蹈作品赏析,学生通过教师示范,模仿学习简单的动作组合,这种传统的教学对于普高生往往显得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上述问题,教师应该尽快创新教学内容,变单元式教学为模块式教学。模块式教学可以改变单元式教学碎、小的缺点,实现了教学内容之间的大融合。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重新梳理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在选择作品时应合理地融合民族与现代文化。

  例如现代舞基训中有“放松练习”,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试着将自己放松下来,但是无法达到身心高度的放松。在接触藏族舞之前,学生会接受芭蕾的训练,形成直立挺拔的肌肉记忆,不难发现,接受过“放松”技术训练的学生比没有接受过的学生更容易将身体放松下来,能更好地表现藏族舞“颤膝”这一动律。将现代舞与民族舞融合在一起训练,打破传统模式,加入现代元素创新课堂,使学生既掌握了民族舞,还体会到了现代舞元素。又如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石榴籽舞团演绎的傣族舞《孔雀》,不仅仅传承了传统舞蹈的民族特色,又展现了时代精神。傣族舞原本是婉约含蓄的风格,在柔美的“彩云之南”后音乐风格突变,激情的现代舞音乐加上节奏感超强的动作元素,舞台上为观众呈现了不一样的“孔雀”,把傣族舞蹈文化变得鲜活起来,在创作理念上大胆创新,深得观众喜爱。所以,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将民族舞和现代舞的精华部分结合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普高生的“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我们应该突破传统舞蹈教学模式的束缚,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把眼光放长远,将最终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舞蹈综合能力方面。“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理念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弱化教师的中心地位,教师从教育者转变为引导者、思考者和研究者,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优点及不足,并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并放大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更善于表现自己,久而久之,让学生在表现舞蹈、创造舞蹈的过程中扎实舞蹈基础及音乐知识,提升自身审美能力,快乐舞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