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论文

指向中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发展的课堂活动实践探索

作者:漳州市第二中学 郑佳婧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4-03-27

  摘要:中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可通过教学活动形成并发展。个体音乐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当下中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发展的困境,集中体现在读谱能力普遍薄弱、音乐思维能力亟待提升及合作意识淡薄、能力受限等方面,这与核心素养时代对中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以生动多样、针对性强的课堂音乐活动,帮助学生走出音乐学习能力发展的困境,是中学生音乐能力得以提升、素养得以形成的当务之急。本文从中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发展的当下困境、走出中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发展困境的课堂活动实施策略和指向中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发展的常态化音乐课堂活动实践建构三个方面,阐述对课堂活动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音乐学习能力;课堂活动实践;读谱;音乐思维;合作;

  “音乐学习能力,可以定义为:学生个体适应并胜任于音乐学习活动的心理可能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品质。”(1)个体音乐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各类文件相继出台,“新课标”“新课程”也随之发布与推进,标志着基础音乐教育迈入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核心素养时代的中学生音乐能力应体现在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支撑的审美感知,用音乐形式表达自我、与人沟通、协同合作的艺术表现,以及经过音乐感知、艺术表现获得的文化理解等方面。然而,笔者在一线教学中发现,由于新入学的初中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学校和家庭,在音乐学习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集中表现在读谱能力普遍薄弱,音乐思维能力亟待提升,合作意识淡薄、能力受限等方面,这与核心素养时代对中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笔者认为,通过生动多样、针对性强的课堂音乐活动,帮助学生走出音乐学习能力发展的困境,使其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从静态学习向动态探索转变,是中学生音乐能力得以提升、素养得以形成的当务之急。

  一、中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发展的当下困境

  (一)读谱能力普遍薄弱

  “识读乐谱是每一个孩子学习音乐的必备能力。识读乐谱是通往音乐殿堂的一条路径,是打开音乐大门的一把钥匙。我们不仅要重视,而且还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孩子。”(2)读谱能力不仅关系到音乐课堂中欣赏、表现、创造等艺术实践的完成效率,关乎学校合唱团、乐团等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也深远地影响着学生各项音乐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在长达十余年的一线教学与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在基础教育水平相对发达的大城市的部分中学,还是在中小城市的大多数中学及乡镇中学,学生读谱能力普遍薄弱且音乐课时相对有限,是造成既定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学生读谱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音乐学科关键能力提升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国人音乐文化素养提高的需要。读谱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长期的训练和积累,而脱离音乐的技术训练又难免枯燥乏味。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既按质按量地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又兼顾学生读谱能力的培养,使广大中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在课本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稳步提升,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音乐思维能力亟待提升

  音乐思维能力是审美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是音乐学科的灵魂,体现在对音乐感知基础上的理解和运用。许多新入学的初中生对音乐的感知往往停留于“好不好听”“是悲伤还是喜悦”等相对感性的层面,尚未形成利用所学知识听辨音乐的习惯,且仍不具备理性分析音乐的能力。由于大多数学生每周仅有一堂45分钟的音乐课,在经历了一周繁忙的学业之后,当学生再次步入音乐课堂时,难免淡化了原有的知识记忆,更不用提知识的运用和迁移了。当前中学音乐教材大多以人文主题统领,许多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音乐性不强,尤其在学生读谱基础薄弱和音乐思维能力训练不足的学情之下,“把音乐课上成了语文课、地理课、政治课或其他什么课,就是不像音乐课”(3)的现象随处可见。

  “学科核心素养来自学科知识。严格说来,它实际上来自学科知识所内含的学科思想方法。从这个角度说,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就是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而学科思想方法的核心是学科思维,所以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也就是基于学科思维的教学。”(4)因此,在中学常态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培养应受到高度重视。

  (三)合作意识淡薄、能力受限

  “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是初中学段的音乐课程目标之一。音乐合作能力体现在个人对集体音乐活动的适应和胜任上。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笔者发现,新入学的初中生大多不具备一定的音乐合作经验,且音乐合作意识淡薄,即便是一些具有较强演唱、演奏基础的学生也往往由于合作经验不足,未曾感受过音乐合作所能赋予的参与感和特有美感,而过多看重个人风采的展示;演唱、演奏基础较弱的学生更视音乐合作活动为音乐实践中的高阶领域,对此望而却步。此外,许多学校受场地、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常态化的音乐合作活动开展更是困难重重。

  二、走出中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发展困境的课堂活动实施策略

  (一)基于教科书素材,培养读谱能力

  学生若具备一定的读谱能力,则有利于他们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读谱训练要和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可贯穿于歌唱、欣赏等各个音乐学习领域。教师可以找出教科书素材与读谱能力发展的适切点,将教科书中需要识记的音乐主题和需要演唱或背唱的歌曲片段编排成梯度渐进的训练素材,以有针对性的内容选取和循序渐进的演唱、聆听活动取代传统的被动聆听和模唱,让学生的读谱能力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这既能避免脱离音乐的技术训练所带来的枯燥乏味,又能为更长远的音乐学习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以《溜冰圆舞曲》的欣赏教学为例。在“人音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中,该曲是首次出现的管弦乐舞曲,对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很陌生。面对读谱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可遵循“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原则,引导学生对乐曲的主题进行相应的读谱练习,这不但可以达到熟悉乐曲主题、为全曲的完整欣赏奠定基础的目的,还能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准正确识读乐谱的若干关键点并进行读谱实践训练。如图1所示,在学习该作品之前,教师可将其中第一小圆舞曲中的两个主题的乐谱进行分解,由节奏谱到旋律谱,逐步引导学生认识或巩固音符常识,进而诵读节奏,在特有的节拍律动中体会节奏的动力,随后富有乐感地视唱主题旋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旋律线绘制、音乐要素归纳、主题特点对比和曲式结构总结等环节为理性聆听音乐建立基础。这样的课堂活动能很好地面向全体学生—零基础的新生得以快速地融入这一课堂音乐实践,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能带领基础较弱的学生一起完成视唱—最终使学生个体的自信心得到增强的同时,其集体参与感也会得到强化。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阅读